健康科普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健康管理 -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丨冷空气来袭,注意这些,让血压平稳过冬
日期 2024.11.29
来源 濮阳市人民医院
A
A
手机阅读本文

随着天气逐渐冷起来,很多高血压朋友会发现自己的血压又开始“飙升”,有时连平时吃的降压药都不管用了,尤其是老年患者,在血压增高的同时,还容易出现“过山车”式波动,那么,在寒冷的天气中,高血压人群应如何进行自我管理来应对血压升高呢?今天,咱们就来系统聊一聊。



 PART.01 


      什么是高血压  





血压,是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流动冲击血管壁时产生的压力,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收缩压是心脏跳动时,血液对动脉壁产生的压力;舒张压是指心脏在心跳间隙,也就是心脏“休息”时,血液对动脉壁产生的压力。《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指出: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诊室血压≧140/90mmHg;或家庭血压≧135/85mmHg;或24h动态血压≧130/8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







在临床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说法“我就是‘高压’高一点”或“我就是‘低压’高一点”。所谓的“高压”和“低压”是什么呢?需要治疗吗?




所谓的“高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是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为特征的高血压,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ISH患病率为30.33%。因ISH与心血管相关,推荐老年ISH目标收缩压为140--150mmHg,如果耐受性良好,收缩压降到130--140mmHg。
所谓的“低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是一种以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特征的高血压,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尤其在腹型肥胖中更常见。对年龄<50岁的患者和对于心血管高风险的患者,应该进行降压治疗





对于高血压不管是“高压”还是“低压”都是需要治疗的,那么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是什么呢?




初诊血压130-139/mmHg/85-89mmHg的正常高值,应该首先改变生活习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
初诊血压140-159mmHg/90-99mmHg,应监测血压4--12周,如果血压不达标,应立即就诊开始服用降压药物。
初诊血压>160/100mmHg,应遵医嘱立即开始药物治疗





为什么冬天血压会不好控制?




气温与血压呈负相关关系,通常情况下,冬季的血压较夏季血压显著升高,研究表明,室外气温>5℃时,气温每下降10℃,收缩压平均上升6.2mmHg。因为当血管受到寒冷刺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但是血容量还是一样,血管壁承受的压力增大,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就上升了。同时,天气寒冷时,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作用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交感神经开始活跃,肾上腺素等激素水平也开始上升,肾上腺素会促进心脏的收缩,使心率加快,心脏射到血管里的血液增多,血管压力增加。同时,肾上腺素还会刺激周围血管的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冬季气温低,出汗少,血压中钠含量较高,也容易导致血压相对较高。





冬季如何减少血压波动呢?




1.加强血压监测。勤测血压,尤其是早晚血压,必要时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如果血压波动明显,及时到医院就诊。

2.按医嘱服药。当血压波动较大时,别太慌张,可以先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用药,一定不要随意加大降压药的剂量或增加服用次数,用药不当,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当血压持续升高在20mmHg以上,请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3.注意保暖,健康饮食,合理运动。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合理膳食,限盐限酒,少吃油腻食物,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锻炼方式,每天30分钟左右,一般不提倡在寒冷的室外晨练。
4.自我心理调节。情绪精神紧张和睡眠不佳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学会缓解焦虑、减轻精神压力,保证良好、充足的睡眠,从而保证血压平稳。


 PART.02 


      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指导  






01


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拮抗剂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合并症等多种因素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

02


循序渐进:建议从小剂量用药开始,遵医嘱逐渐增加药物剂量,或者添加其他药物降低血压,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03


坚持长期用药:建议遵医嘱长期用药,避免中断药物导致血压反弹,甚至引起并发症。

04


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应强调收缩压达标,避免过度降低血压,以防过度快速降压导致急性脑灌注不足,引发身体不适,出现头晕头疼、黑矇、晕倒等急症。

05


高血压患者用药指导包括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循序渐进、坚持长期用药等。注意事项包括定期监测血压、避免擅自用药、避免服用影响降压疗效的其他药物等。




 PART.03


      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生活指导  





高血压的发生与年龄、饮食等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高血压可引起脑梗、脑出血等严重的问题,因此,生活中通过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治疗与控制血压是十分重要的。



合理饮食

01


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高血压患者不能食用动物性脂肪,比如奶油、猪油等,高胆固醇的食物也应少吃,比如鱼子、蛋黄等食物。平时可以多吃一些植物油,如大豆油、菜籽油。还可以多食用一些海带、紫菜等碘含量高的食物,帮助防止动脉硬化。

02


多吃蔬菜水果。高血压的患者还可以多吃一些维生素C含量比较高的蔬菜水果。维生素C可帮助身体排泄胆固醇,降低人体的血脂含量。

03


少吃刺激性食物。比如咖啡、浓茶、辣椒、烟酒都要尽量避免食用,应多吃一些清淡、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豆制品。

04


限制食盐的摄入。摄入过多的食盐,会导致钠水潴留,导致血压升高,加重心脏的负担,因此,高血压患者应控制食盐的摄入量,以每天不超过5克为宜。





健康的生活方式

01


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高纤维的食物,比如豆类、芹菜等,这些食物可以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帮助排便。便秘是引起高血压脑出血的诱因之一,特别是老年人,更应该提高警惕。

02


保持愉悦的心情。血压与情绪的波动也有很大的关系,高血压患者平时应保持愉悦的心情,不要让自己处于紧张、压抑的情绪下,以免导致血压升高,引发高血压脑出血。

03


合理运动减肥。经常参加运动可以增加心血管的功能,降低血糖和血脂的浓度,预防、缓解高血压;但高血压患者冬天不宜剧烈运动,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宜的锻炼方式:如慢跑、跳舞、太极拳、八段锦等有氧运动。而减肥也可以帮助降低血压,同时还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减肥以适当节食和坚持运动为主,但不能盲目使用减肥药。

04


高血压患者更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三餐定时定量。规律的生活可以帮助稳定血压,恢复患者的健康。





温馨提示


冬季来临,高血压人群应牢记:早降压、早获益;降压达标,最大获益;长期达标,长期获益。









神经外科简介


濮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是濮阳市医学重点学科,国家脑防委高级卒中中心,中国卒中学会综合卒中中心,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联盟成员单位。神经外科现有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医学博士2人,硕士10人;共有2个病区及重症监护室。主要开展脑血管病的神经介入及显微外科手术,颅内肿瘤及脊髓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在微创手术治疗脑干出血,复合手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神经内镜下治疗垂体瘤、颅咽管瘤,完全神经内镜下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等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全力以赴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END



供稿 | 神经外科二病区 李艳令

编辑 | 宣传科

初审 | 张晖

复审 | 李伟琳

终审 | 陈水怀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医保病历复印

关于省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各种国家政策的介绍与公告

立即进入
新农合服务

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

立即进入
远程会诊

为实现医院远程医疗平台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立即进入
人才招聘

促进学科建设,优化人才梯队,濮阳市人民医院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立即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