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球肘,一个看似运动专属的名称,却悄然成为办公室白领、家庭主妇、手工劳动者乃至园艺爱好者的“通病”。据统计,网球肘的年发病率在1%~3%之间,普通人群的终身患病率可高达约10%,但其中真正由网球运动引起的仅占不足10%。大多数患者其实与网球拍毫无关系——他们可能是每天握着鼠标的程序员、是厨房里忙碌的主妇、是挥舞锤子的木匠,甚至是痴迷于花园修剪的退休老人……

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的本质,是肘关节外侧一群肌肉肌腱(主要涉及桡侧腕短伸肌)在它们共同的起点——肱骨外上髁处,发生了退变和微小损伤,并伴随疼痛性的炎症反应。

我们的身体会尝试修复这些微小损伤,但若损伤速度超过了修复速度,问题就来了:
①退变与微小撕裂:肌腱结构变得紊乱、脆弱,甚至出现微小的断裂。
②炎症反应:身体启动修复程序,局部血管增生,释放炎症因子,试图清除受损组织并启动重建。但慢性炎症本身也会引起疼痛和肿胀。
③疼痛循环:疼痛导致肌肉保护性紧张或功能减弱,改变了原有的发力模式,可能将应力转移到其他部位,甚至加重原有损伤,形成恶性循环。


网球肘的疼痛信号清晰而顽固
1
核心痛点
肘关节外侧,那个叫作“肱骨外上髁”的骨性凸起及其稍下方区域,是疼痛的“震中”。按压此处常引发剧烈酸痛。
2
疼痛触发动作
当你尝试用力抓握物体(如握手、拧毛巾、提水壶)、反手击球(如打网球)、转动手腕(如拧螺丝、转动门把手),甚至简单如伸展手指或手腕时,疼痛便会瞬间被唤醒。
3
疼痛性质
从隐隐作痛到尖锐刺痛都可能出现。初期可能仅在特定动作后感到酸痛,休息后缓解。随着病情加重,轻微活动甚至休息时也可能持续疼痛。
4
力量减弱
你会明显感觉抓握力下降,拿杯子、拎包都变得吃力。
5
活动受限
严重的疼痛会限制手腕和手臂的正常活动范围。
6
需要警惕的是,并非所有肘外侧痛都是网球肘!
①桡管综合征:压迫了桡神经的一个分支(骨间后神经),疼痛区域可能与网球肘重叠,但更偏向于前臂背侧,且可能伴有手指麻木或无力。
②肘关节内病变:如关节炎、软骨损伤等,疼痛位置可能更深或更广泛。
③颈椎神经根受压:颈椎问题(如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能导致牵涉痛至肘部。
④其他肌腱问题:如伸肌总腱其他部分的肌腱炎或腱鞘炎。

因此,当你出现肘外侧疼痛,尤其是伴有活动受限或无力时,寻求专业医生的诊断至关重要。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仔细的体格检查(如触诊痛点、诱发疼痛的特殊动作测试等),必要时辅以超声或MRI检查来明确诊断并排除其他可能。

网球肘的治疗是一个阶梯化、个体化的过程,目标是减轻疼痛、促进肌腱修复、恢复功能并预防复发:
相对休息
不是完全制动。识别并显著减少或暂停那些诱发疼痛的活动,如反复抓握、拧转、提重物。给肌腱喘息和修复的机会。完全制动可能导致僵硬和肌肉萎缩。
冰敷
在疼痛剧烈或有明显肿胀时,冰敷肘关节外侧(注意用毛巾包裹冰袋,避免冻伤),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有助于减轻急性炎症和疼痛。
合理使用药物
医生或药师指导下,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外用药膏/贴剂,帮助控制疼痛和炎症。但需注意胃肠道等副作用,且长期效果对慢性肌腱病变有限。
佩戴护具
在前臂肌肉最丰满处下方佩戴网球肘专用加压带(护肘)。它通过分散肌腱起点处的应力,改变力的传递方向,从而减轻肱骨外上髁处的负荷,提供即时疼痛缓解。但佩戴时间不宜过长,尤其在进行康复锻炼时。
康复训练
①手腕伸肌离心练习:手握小哑铃或弹力带,用健侧手辅助手腕充分向上弯曲(向心),然后非常缓慢地(通常持续3~5秒)仅靠患侧肌肉控制手腕向下放回原位(离心)。重点在于缓慢控制的下放过程!随着耐受性增加,逐步增加负荷和次数。
②肌力与耐力训练:在疼痛可控后,逐步加入向心收缩、抓握力练习(如捏握力球)以及肩胛带和核心肌群的强化训练,改善整体生物力学和发力模式。
③功能整合训练:模拟日常生活或运动中的动作模式进行练习,确保康复效果能顺利转化。

手术治疗
当严格规范的保守治疗(通常持续6-12个月以上)无效,疼痛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时,才考虑手术。
预防网球肘的关键在于“知己知彼”和“未雨绸缪”
优化技术与姿势(从源头减少负荷)
①工作台/办公桌:调整座椅高度和键盘位置,确保前臂与地面大致平行,手腕保持中立位(不背伸或掌屈过多),肘部自然弯曲约90度。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鼠标和键盘托架。
②运动技巧:无论是网球、高尔夫还是健身房训练,务必掌握正确姿势。寻求专业教练指导,确保击球动作(尤其是反手)发力主要来自身体核心和肩部旋转,而非过度依赖手腕和前臂小肌肉群。选择合适的球拍(拍面大小、重量、拍柄尺寸、线张力)。
③日常活动:提重物时掌心向上,尽量让负荷靠近身体,使用双手分担重量。拧毛巾、开罐盖时,用手掌和整个手臂发力,而非单纯扭动手腕。使用工具(如推车)代替手提重物。
强化与平衡(打造抗损伤“盔甲”)
①前臂力量与柔韧性:定期进行前臂伸肌和屈肌的力量训练(包括关键的离心训练)和拉伸练习,维持肌肉弹性和力量平衡。
②肩胛带与核心力量:强壮的肩胛骨稳定肌群(如菱形肌、斜方肌中下部)和核心肌群(腹肌、背肌)是上肢高效发力的基础,能显著减轻传递到肘腕部的应力。加入划船、平板支撑等练习。
③热身与整理:在进行重复性手臂工作或运动前,充分活动肩、肘、腕关节,动态拉伸前臂肌肉。活动后进行静态拉伸和放松。
劳逸结合与工具辅助(聪明地使用身体)
①规律休息:避免长时间、不间断地进行重复性手部操作。每工作30~60分钟,停下来活动一下手臂、手腕和肩颈,哪怕只有1~2分钟。
②使用省力工具:选择握柄符合人体工学、能缓冲震动、重量适中的工具(如锤子、螺丝刀、园艺剪)。必要时使用电动工具减少手动发力。
③减轻负荷:将大任务分解,避免一次性提举过重物品。购物时使用推车而非手提多个袋子。
④倾听身体信号:一旦感到肘部或前臂有轻微酸痛、僵硬或疲劳,就应视为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立即休息调整,避免“硬扛”导致问题恶化。


网球肘虽冠以运动之名,实则是现代生活中过度使用带来的常见伤痛。它的核心在于肌腱不堪重复负荷的细微损伤。从程序员手腕的酸痛,到主妇拧毛巾时的刺痛,再到园丁修剪后的隐隐作痛,都在提醒我们身体发出的警报。
面对网球肘,及时识别疼痛、科学阶梯治疗是关键——从基础休息冰敷,到专业的物理治疗与核心的离心训练,再到谨慎的医疗介入。而预防之道,更在于日常点滴:优化姿势、平衡力量、善用工具、适时休息。
肘关节虽小,却承载着生活与工作的繁重。理解它、爱护它,别让“肘”虑困扰你的活力。当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无力麻木,请务必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早期干预,才能更快摆脱疼痛,重拾生活的轻松与灵活。
运动医学科简介
濮阳市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是市医学重点(重点培育)学科,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实习进修基地。科室开放床位36张,共有医护人员17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人;研究生导师1人,医学博士1人、医学硕士4人。常规开展肩、膝、肘、踝关节镜等先进诊疗项目,尤其在肩关节镜、膝关节镜诊疗等方面处于区域(全市)领先地位。年均门诊8000人次、住院患者1000人次、手术1000例次,其中四级手术占比50%。

END
供稿 | 运动医学科 赵众首
编辑 | 魏馨
初审 | 张晖
复审 | 李伟琳
终审 | 崔建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