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健康管理 -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丨贫血三项:揪出贫血背后的“元凶”
日期 2025.07.31
来源 濮阳市人民医院
A
A
手机阅读本文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因压力大、作息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每天消耗的能量无法及时补充,长期下去对身体的耗损非常大,贫血就是直接的表现之一。

d2aeeddb971412cbdda39df583b47c76.png

贫血就是身体制造的血红蛋白不够,血红蛋白是负责把氧气送到身体各处的蛋白质。贫血很常见,尤其影响儿童、妇女和老人,会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一般认为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就可以诊断为贫血了。


贫血的类型

根据原因和发病机制,贫血可以分成好几种类型,主要包括:

1.缺铁性贫血:身体里铁元素不够,血红蛋白合成不足。常见原因有长期吃素、节食、铁吸收不好(比如胃肠病患者)、慢性失血(比如女性月经量过多)。

2.巨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引起。叶酸缺乏通常是因为饮食中绿叶蔬菜、豆类等摄入不足;维生素B12缺乏通常跟内因子分泌不足或胃肠道疾病有关。贫血会让红细胞体积变大,还可能出现肢体麻木、感觉异常等神经系统症状。

3.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血干细胞受损,无法正常生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可能由药物、化学毒物、电离辐射等因素引起。患者除了贫血症状外,还会出现出血倾向和反复感染。

4.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破坏速度太快,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原因包括红细胞自身异常(比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和外部因素干扰(比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脾大,急性发作时可能有寒战、高热、血红蛋白尿等症状。

5.地中海贫血:因为遗传基因缺陷,血红蛋白中的一种或几种珠蛋白链合成不足或缺失。病情轻重不一,轻症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度贫血,重症可能表现为严重贫血、肝脾肿大和发育不良等症状。


贫血的常见症状

①轻度贫血:可能有头晕、乏力、困倦、面色苍白、指甲泛白、舌苔淡白、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②中度贫血:在轻度贫血的基础上还可能出现手脚冰凉、畏寒易病、食欲减退、失眠健忘、胸闷气喘等症状。

③重度贫血:即使平静状态也可能发生气喘、心悸、心动过速、昏厥以及轻、中度贫血的症状。

fa673c9f17cb0d8b7b34051c7edb2e27.png



贫血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临床症状。当您感到疲倦、脸色苍白、头晕眼花时,医生可能会怀疑您贫血,并建议进行“贫血三项”检查。这可不是三项普通的检查,它们是帮助医生精准锁定贫血类型的关键“侦探组合”!它们就是:

①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评估体内铁的储备。

②血清维生素B12 (Serum Vitamin B12):检测血液中维生素B12的含量。

③血清叶酸(Serum Folate):检测血液中叶酸(维生素B9)的含量。







01

血清铁蛋白:身体“铁仓库”的守门人



铁蛋白是体内储存铁的主要蛋白质。血清铁蛋白水平能最敏感、最特异地反映身体铁的总储备量,是诊断缺铁性贫血最重要的指标。在血红蛋白下降之前,铁蛋白水平就会率先降低,是早期缺铁的敏感指标。铁蛋白越低,说明体内铁储备越匮乏。

鉴别诊断:与其他类型的贫血(如慢性病贫血)相区分。

结果解读


◆降低:强烈提示缺铁。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关键依据。

◆正常或升高:通常排除缺铁性贫血。但要注意,铁蛋白也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在感染、炎症、肝病、肿瘤等情况下会升高,此时即使体内铁储备不足,铁蛋白也可能显示正常甚至偏高,需要医生结合其他指标(如转铁蛋白饱和度)综合判断。


02

血清维生素B12:神经系统与造血的“守护者”



它是直接测量血液中维生素B12(钴胺素)的浓度。维生素B12是合成DNA和维持神经细胞健康必不可少的营养素。

缺乏后果: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产生异常巨大的红细胞,但数量少、功能差。还会引起神经系统损伤(如手脚麻木、刺痛、步态不稳、记忆力下降等),这种损伤有时是不可逆的,因此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


结果解读


◆降低:提示维生素B12缺乏。常见原因包括:饮食摄入不足(严格素食者)、吸收障碍(如恶性贫血、胃切除术后、小肠疾病)、某些药物影响等。

◆边缘性降低/正常低值:也可能有临床意义,需结合症状和其他检查(如同型半胱氨酸)进行判断。

◆正常:通常排除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贫血。


03

血清叶酸:细胞分裂与生长的“加速剂”



它是直接测量血液中叶酸(维生素B9)的浓度。血清叶酸反映的是近期摄入状况。叶酸同样是DNA合成和细胞分裂(尤其是血细胞)的关键因子。

缺乏后果:同样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孕妇缺乏叶酸还可能导致胎儿神经管畸形(如脊柱裂)。

结果解读


◆降低:提示叶酸缺乏。常见原因包括:摄入不足(饮食不均衡、酗酒)、需求增加(妊娠、哺乳、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吸收障碍(如小肠疾病)、某些药物影响(如甲氨蝶呤)。

◆正常:排除叶酸缺乏导致的贫血。



检查注意事项






①遵医嘱:是否需要检查以及检查哪些项目,务必听从医生的专业建议。

②需空腹:通常建议空腹采血(尤其是测叶酸和B12时,进食可能影响结果),具体遵医嘱。

③告知用药史:检查前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如维生素补充剂、避孕药等),某些药物可能干扰结果。

④切不可自行判定是否贫血!贫血三项的结果需要由医生结合您的具体症状、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其他相关化验结果如血常规中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网织红细胞计数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单一指标的异常或正常值边缘情况都需要专业评估。





如何预防贫血

1

高危人群筛查。孕妇、哺乳期妇女、月经量多女孩、婴幼儿应定期检测血红蛋白,早发现,早治疗。

2

合理膳食。荤素搭配,不挑食,注意营养均衡,优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摄入比例。多吃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对于儿童、孕妇和育龄期的人群,要注意增加动物性食品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的摄入,增加铁的摄入与吸收。

3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戒烟限酒,避免长期饮用咖啡浓茶,此类饮品可能会抑制铁和营养素的吸收。

4

积极治疗原发病。有一些人贫血是因为患了某些疾病,比如白血病、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这种情况下,最关键的就是要积极地进行原发病的治疗,只有原发病的病情被控制住,贫血的症状才能够减轻。

贫血本身是一种症状,如果出现乏力、头晕、口唇发白等表现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一旦诊断为贫血,一定要积极寻找病因。对因治本,根除贫血。贫血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症状,但是其发生并不是独立的,常与多种疾病相关联。贫血不只是影响个体技能,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对于贫血,要早检查、早诊断和早治疗。



END





供稿 | 检验科 李斌

编辑 | 魏馨

初审 | 张晖

复审 | 李伟琳

终审 | 崔建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医保病历复印

关于省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各种国家政策的介绍与公告

立即进入
新农合服务

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

立即进入
远程会诊

为实现医院远程医疗平台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立即进入
人才招聘

促进学科建设,优化人才梯队,濮阳市人民医院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立即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