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炎夏日,40岁的王先生与朋友聚餐开怀畅饮,惬意无比,夜间却突发右脚大拇趾红肿热痛就医,经检测血尿酸值高达680μmol/L,关节超声显示大量尿酸盐结晶沉积,被诊断为痛风,经治疗后疼痛缓解,择日王先生进一步检查,体检报告显示同时患有高血脂,高血糖,肾结石,王先生疑惑什么是痛风?体检报告上的异常结果与痛风有关吗?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全球痛风患者数量持续攀升。目前,中国高尿酸血症患者已达约1.8亿,痛风患者约2000万 ,且呈现明显年轻化趋势,年轻患者占比近60%。在此背景下,提高公众对痛风发病率上升趋势的关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痛风是一种由于体内尿酸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当血液中的尿酸水平超过正常范围时,过多的尿酸就会在关节和组织中形成晶体,引发炎症反应,就像水中溶解的糖分过多会结晶一样,过高的尿酸也会形成微小的结晶,刺激关节,导致疼痛和炎症。痛风的病因与多个因素有关,主要为不良生活方式,家族遗传,年龄、性别,另外某些疾病和药物也可能影响尿酸代谢。


临床表现

痛风自然病程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发作期、发作间歇期和慢性痛风石病变期。
急性发作期
痛风好发于夜间,起病较急,12小时左右达高峰,好发于下肢,最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还见于足背、足跟、踝、膝关节,指、肘、腕关节,疼痛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疼痛剧烈,受累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红肿热痛,部分严重者可伴有发热、寒战、乏力、心悸等全身症状,多于数天或2周内自行缓解。常见诱因为饮酒、暴饮暴食、感染、受寒和剧烈运动等。
发作间歇期
痛风再次发作的时间间隔不确定,多数患者在初次发作后1-2年内复发,随着病情进展,发作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甚至部分不能完全缓解,关节肿痛持续存在。
慢性痛风石病变期
长期高尿酸未受控制,形成痛风石,导致皮下痛风石和慢性痛风石关节炎。
皮下痛风石:常见的部位为耳廓、反复发作关节的周围,外观为皮下隆起的大小不一的黄白色赘生物,破溃后排出白色粉状或糊状物,不易愈合。
慢性痛风石关节炎:表现为持续关节肿痛、压痛、畸形和功能障碍,可致关节骨质的破坏、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化、继发退行性变等。

痛风的危害

(1)肾脏病变。尿酸盐也可沉积在泌尿系统,导致急性或慢性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
(2)代谢综合征。痛风患者易并发肥胖症、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等。
(3)心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与许多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相互作用,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
(4)神经系统疾病。血尿酸水平和神经系统疾病关系复杂,高尿酸血症促进了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并与预后不良相关;但生理浓度的血尿酸水平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如何诊断

(1)血尿酸: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检测血尿酸 > 420 μmol/L(不论男女)时,诊断高尿酸血症。
(2)常规化验: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沉、C反应蛋白及泌尿系超声检查等。
(3)24小时尿尿酸测定:正常饮食情况下,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小于 800 mg 为肾脏尿酸排泄减少。目前不作为常规检查。
(4)影像检查:主要包括X线、关节超声,双能CT等,其中超声对疑诊痛风性关节炎或慢性痛风石关节炎患者的诊断更有意义,重要的超声征象是痛风石、聚集物、双轨征和骨侵蚀。双能CT能特异性识别尿酸盐结晶。
(5)关节腔穿刺/痛风石抽吸物MSU结晶检查:偏振光显微镜下表现为负性双折光的针状或杆状MSU晶体。痛风发作期该检查亦可阴性,所以较少选择。


痛风患者注意事项

①饮食控制:戒烟酒;限制高嘌呤食品,如红肉、动物内脏、海鲜、高汤、火锅;限制高糖、高脂肪食物:如蛋糕、糖果、碳酸饮料。建议多饮水:无心肺疾病、鼓励多饮水,每天至少喝2000-3000毫升的水,加速尿酸排出,多吃新鲜蔬菜瓜果。
②运动、减轻体重:通过健康饮食和定期锻炼来维持理想体重。
③控制痛风相关伴发病及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肥胖和吸烟。

END
供稿 | 风湿免疫科 张钰玲
编辑 | 魏馨
初审 | 张晖
复审 | 李伟琳
终审 | 崔建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