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1日
世界防治肥胖日
规范减重,你我同行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2025年3月9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宣布持续推进【体重管理】三年活动。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居民超重形势严峻,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
儿童肥胖症,指儿童体重超过同龄、同性别、同身高儿童平均体重的20%。从临床上来看,儿童肥胖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病理性肥胖,其中95%是单纯性肥胖,也就是饮食过度运动过少引起的肥胖,症状体现在:
①食欲旺盛:喜欢甜食和高脂肪食物。
②疲劳感:常常感到疲劳,不喜欢运动,一动就气喘吁吁。
③皮下脂肪丰满:腹部脂肪分布不均,腹部膨隆下垂。
剩下5%是病理性肥胖,比如一些肥胖相关的综合征,比如小胖普瑞德威力综合征,还有一些长期口服激素造成的肥胖,都属于病理性肥胖。
肥胖到底给孩子的身体带来哪些危害呢?
1.在我们周围很多肥胖儿童都患有代谢性疾病,高血压、高血脂、转氨酶增高,越来越多儿童2型糖尿病和肥胖相关。
2.肥胖还会影响身体发育:骨骼肌肉负担过重,影响骨骼正常生长,易导致扁平足、脊柱侧弯。
3.心理问题:肥胖可能导致儿童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导致儿童社交困难,影响人际关系和自信心。
4.影响运动能力,肥胖人群的肺活量偏低,从耐力和爆发力上来说低于正常体重的人群,导致一运动就累,越累越不想动。
5.超重或肥胖增加早熟的风险,儿童早熟可能导致骨骼提前闭合,让身高发育过早画上句号。
如
何
科
学
预
防


合理饮食助力体重管理
1.控制热量的摄入:家长们要给孩子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食物种类多样化,多吃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如牛奶、鸡蛋、鱼虾等)。少吃油炸、高糖(如糖果巧克力、蛋糕等)、高热量(汉堡、炸鸡等)食物。
2.规律进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不吃夜宵烧烤等,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推荐211餐盘法,2拳蔬菜+1拳蛋白质+1拳主食,发育期可适当调整蛋白摄入量。
3.控糖技巧,用水果代替果汁外卖饮料。选择无糖酸奶。
4.控制零食:薯片、糖果、饮料这些高油高糖的零食要少吃,可以选择一些健康的零食。比如坚果、水果干或自制的酸奶。
5.进食速度不宜太快,避免进餐时看电视或电子产品。
6.按时规律进餐,避免不吃早餐和白天不断加餐,尤其是放学后、晚饭后、睡觉前。

合理运动锻炼不可少
1.幼儿每天保证体力活动60分钟,3—6岁儿童每天保证60分钟体力活动,包括30分钟的结构化体育锻炼,减少久坐。
2.大于6岁儿童青少年每天保证中等至较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三天增强肌肉和骨骼运动的高强度运动,学习日:全勤参与学校组织的体育锻炼课,课后安排30—60分钟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如慢跑、羽毛球、篮球、足球、乒乓球、跳绳、游泳、室内拉伸、健身操等,晚间家长陪同散步30—60分钟可作为活动量补充。周末:进行相应强度的体育运动60分钟以上,非运动时间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庭事务劳动。
3.儿童看电子产品时间限制在每天1—2小时,并减少其他静坐少动行为。
4.两岁以下不建议接触电子产品,2—5岁屏幕时间小于1小时;5—17岁儿童和青少年每天限制休闲性屏幕时间小于2小时。

充足睡眠
1.睡眠不足会降低饱腹激素(瘦素)分泌,同时增加饥饿激素(胃饥饿),导致食欲增强。
2.深度睡眠时,70%生长激素分泌,促进脂肪分解和肌肉修复。
3.睡眠不足会降低基础代谢率,减少能量的消耗,促使脂肪储存。
所以:3—5岁儿童建立健康的睡眠模式,保证每天10—13小时的高质量睡眠,纠正因睡眠时长和时段的紊乱导致的进食和代谢异常;6—12岁学龄儿童每天9—12小时;13—18岁青少年8—10小时夜间睡眠时间。

家长转变观念,走出误区
孩子不是胖就好,可能是养过了,家长应以身作则,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出表率,强化家庭管理。
1.建立体重档案,定期测量体重,及时发现体重异常。
2.寻求专业帮助:发现孩子体重增长过快,应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制定个性化体重管理方案,切莫自行用减肥药。
儿童医学中心简介
濮阳市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是河南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儿科基地,国家卫健委手足口病规范防治宣贯基地,中华医学会儿科呼吸学组批准成立“儿童哮喘规范化门诊”,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濮阳市分中心,濮阳市医学会儿科分会主委单位,濮阳市新生儿重症救护中心,濮阳市儿科呼吸病精准医疗重点实验室,濮阳市儿科及新生儿科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中心挂靠单位,濮阳市人民医院儿童内镜中心。现有临床医师44人,特聘教授2人,特聘副教授1人,博士3人,医学硕士26人;其中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14人,主治医师15人,硕士生导师4人;省级学会副主委3人,省级学会委员28人。设立有儿科一病区(儿童保健、康复病区)、二病区(呼吸、消化、心血管、风湿免疫)、三病区(神经、肾病、血液肿瘤、内分泌)、NICU、PICU、东院区儿科、儿科门诊、儿科急诊、传染病等亚专业,全力以赴守护广大儿童生命健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