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繁忙的医院里
有一个特殊的医护群体
他们每天置身于辐射环境中
为病人进行手术治疗
承受着辐射带来的风险
为了尽量减少辐射伤害
整个治疗过程中
他们都要在手术服里
多穿一件二十多斤的铅制防护服
因此他们也被称为“铅衣人”
生活中,假如患者的血管出问题了,怎么办?你可能会选择手术刀切开皮肤,暴露血管,进行修补?还是选择一个容易止血的点穿刺血管,经血管进入导管导丝,到病变处修补血管相信多数人会首选创伤小,又能解决问题的后者,这就是我们介入科医生能做到的微创治疗!可是隔着皮肤、肌肉、骨骼,我们怎么看到导管导丝呢?是导管导丝上有摄像头吗?不对!这里我们要感谢科学家伦琴,他发现的X射线,解决了大问题。
X射线可以穿透人体组织,但有些特殊的药物、材料是无法穿透的。于是我们先在血管内注射这些特殊的药物(造影剂),这些药物在X线下是可以看到的,用机器(DSA)拍摄出动态视频,找到堵塞的血管,继续在X线照射下利用特殊材料的导管导丝(射线下能显示)在血管内进出,处理病变血管。以上就是我们介入治疗的工作原理。
但X线是具有辐射性的。普通人接收一次X光检查的接受辐射剂量,和正常在大自然背景下活动接收的剂量相仿。所以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但我们长年累月在辐射的环境下工作,往往白细胞会比正常人偏低,免疫力下降,容易脱发、感冒,而且经常会感到头晕乏力,更严重的还会导致一类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因此,铅衣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防护装备。
那为什么选择笨重的铅元素来做衣服?而不用轻轻的铝,或者昂贵的金、银呢?主要基于它们的密度、成本和可塑性。铅作为原子量最大的非放射性元素,其密度高,原子重量大,从而具有出色的防辐射性能。
治疗前,医生先要穿一套短袖手术服,然后穿铅衣,另外还要戴上铅围脖来保护甲状腺,甚至还要穿上铅三角裤来保护性腺,外面再套一层消毒的手术服,一共是三层。一套防辐射服主要由铅帽、铅眼镜、铅围脖、铅背心、铅围裙组成,重达20斤以上。
走进介入手术室,我们会说准备踩线啦!(脚踏板开关),就是为了提醒无关人员迅速走出手术区域,要放射射线了。
然后我们需要进行精细的手术操作,同时承受着厚重的铅衣带来的身体负担。由于铅衣密不透风,穿着它进行手术往往会让医护人员汗流浃背,行动迟缓。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我们“铅衣人”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用专业知识和无私奉献为患者解除病痛。介入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性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放射介入科简介
濮阳市人民医院介入科神经病学(神经介入)是河南省重点培育学科,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北京天坛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联盟单位,濮阳市放射学、介入治疗分会主任委员单位、介入住培基地/实习进修基地。目前科室共有1个病区、开放床位35张,其中重症床位4张,设有独立的介入治疗导管室。科室共有医护人员20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医学硕士7人。科室常规开展神经介入、周围血管(包括主动脉)介入、肿瘤介入等先进诊疗项目,尤其在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深静脉血栓、门静脉高压(TIPS)、颅内动脉栓塞、颅内动脉瘤、恶性肿瘤(粒子植入)诊疗等方面处于区域(全市)领先地位。年均手术1500例次,其中四级手术占比30%。先后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课题3项,发表中华及核心期刊20篇。承担着全市介入会诊及健康帮扶任务,年均会诊100余例;在提升自身水平的同时带动整个濮阳的介入科诊疗水平发展,全力以赴守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END-
供稿 | 放射介入科 孙广明
编辑 | 魏馨
初审 | 张晖
复审 | 李伟琳
终审 | 崔建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