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科门诊总会迎来一波因呕吐、腹泻就诊的患儿,在这些病例中,轮状病毒(Rotavirus)是最常见的“罪魁祸首”之一。它虽然名字听起来陌生,却是5岁以下儿童严重腹泻的首要病因。本文带你科学认识这一潜伏在身边的病毒。
轮状病毒属于呼肠病毒科,因其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独特的“车轮状”结构而得名。依据病毒结构蛋白VP6的免疫原性,将轮状病毒分为A-G7个组,A组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婴幼儿重症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病毒通过攻击小肠上皮细胞引发炎症,破坏肠道对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功能,最终导致腹泻。
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如玩具、门把手)后未洗手进食。

飞沫传播
感染者呕吐物或排泄物产生的气溶胶可通过空气传播。

水源污染
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病毒可能通过污染水源扩散。
感染后的症状
轮状病毒感染潜伏期为1—3天,典型症状包括:
①喷射状呕吐(可能早于腹泻出现)
②水样腹泻(呈蛋花汤样,每日可达10—20次)
③发热(通常为中低热)
④脱水(尿量减少、哭时无泪、皮肤干燥等)
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是主要易感人群。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初次感染症状往往较重,但感染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
治疗与护理
目前尚无针对轮状病毒的特效药,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
➤口服补液盐(ORS):预防和纠正脱水是关键,WHO推荐低渗型口服补液盐。
➤补锌治疗:可缩短腹泻病程并降低复发风险。
➤继续喂养:母乳喂养不应中断,已添加辅食的患儿可进食米粥等易消化食物。
➤避免误区:
✘滥用抗生素(轮状病毒是病毒感染,抗生素无效);
✘盲目使用止泻药(可能延缓病毒排出)。
如何预防

01
疫苗接种

WHO将轮状病毒疫苗纳入全球免疫规划。目前国内有单价和五价两种口服减毒活疫苗,保护效力可达70%~90%。建议在6-12周龄开始接种,全程接种需在8月龄前完成。
02
卫生防护

◆规范洗手(尤其是处理排泄物后);
◆婴儿用品定期消毒;
◆流行季节避免带幼儿去人群密集场所。

误区
01
Q:拉肚子,饿一饿就好了?
A:禁食会加重脱水,应少量多次补充营养。
02
Q:得过一次就不会再感染了吗?
A:不同血清型间交叉保护有限,可能重复感染,但后续感染症状较轻。

轮状病毒虽凶险,但通过科学认知和积极预防,我们完全有能力为儿童筑起健康屏障。了解病毒传播规律、掌握正确护理方法、及时接种疫苗,让每个孩子都能远离腹泻的威胁。

END

供稿 | 检验科 武晓敏
编辑 | 魏馨
初审 | 张晖
复审 | 李伟琳
终审 | 崔建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