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引言
问
我最近手指和脚趾经常发白,然后变紫,最后又变红,还伴有麻木和刺痛感,保暖处理后能自行缓解。这种症状有好几年时间了,在天气变冷或情绪激动时特别明显。在我家附近的诊所用了消炎药、活血化瘀药治疗,但效果都不是很好。我这是怎么了?
答
您描述的症状听起来很像“雷诺氏综合征”。这是一种影响血管的疾病,特别是在寒冷或情绪压力下,手指和脚趾的血管会过度收缩,导致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出现发白、变紫、变红的现象。为了进一步确认,我们需要做一些检查,病情明确后用药应该会很快好转的。

雷诺氏综合征又称为肢端动脉痉挛症,是指支配周围血管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过去将有雷诺氏症状的患者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原发性雷诺氏病”患者,指不能找到任何潜在疾病、症状较为缓和者;二是“雷诺氏现象”患者,患者患有一种或几种疾病,雷诺氏症状继发于某种疾病,且症状比较严重。现在已经将雷诺氏病和雷诺氏现象合并,统称为雷诺氏综合征。我们的中医里并没有“雷诺氏综合征”的病名。但文献中有类似的记载。如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即有“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本病应属中医痹证的脉痹、寒痹、四肢逆冷、手足厥寒范畴。

临床表现

患者常因受寒或手指接触低温后发作,也有因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而诱发的。发作时的特征是指(趾)部皮肤颜色突然变白,继而变为青紫,然后转为潮红,呈间歇性发作。手指多见而足趾少见。发作常自小指与环指尖开始,随着病变进展逐渐扩展至整个手指甚至掌部,伴有局部发凉、麻木、刺痛和酸胀不适或其他异常感觉。初发时,发作时间多为数分钟至半小时左右即自行缓解。皮肤转为潮红时,常伴有烧灼刺痛感,然后转为正常色泽。若在发作时局部加温,揉擦患肢,挥动肢体等,可使发作中止。病情进展时症状加重,发作频繁,每次发作可持续一小时以上,有时需将手足浸入温水中才能中止发作

主要病因

01
免疫和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
02
阻塞性动脉病变,如闭塞性动脉硬化、血栓栓塞性脉管炎等;
03
物理因素,如震动性损伤、直接的动脉创伤、寒冷损伤等;
04
某些药物所致,如麦角、铅、铊、砷等中毒,聚氯乙烯,β-阻滞剂,细胞毒性药物,避孕药等;
05
影响神经血管机制的因素如颈肋、前斜角肌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肿瘤压迫臂丛和锁骨下血管,颈椎炎或髓核破裂,周围神经病,脊髓空洞症或脊髓痨等;
06
血液中冷凝集素增多或冷球蛋白血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等;
07
有些与偏头痛和变异性心绞痛有关;
08
患者常有家族史,提示可能与遗传有关;
09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使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血循环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高;
10
在月经期加重,妊娠期减轻,因此有医学专家认为与内分泌有关;
11
肢体小动脉本身的缺陷,对正常生理现象表现出过度反应所致。

治 疗

雷诺综合征治疗最重要的方面是针对所查出的原发病进行治疗,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如下:
◆基础治疗
保暖措施:穿戴保暖手套、袜子,避免直接接触冷物;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制咖啡因摄入,避免使用血管收缩药物;
心理干预:通过放松、生物反馈训练缓解压力。
◆药物治疗
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可扩张血管;
α受体拮抗剂:哌唑嗪,抑制交感神经兴奋;
局部用药:硝酸甘油软膏涂抹肢端改善血流。
◆物理与中医疗法
热敷与电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针灸:刺激合谷、曲池等穴位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中药方剂:当归四逆汤加减以温经散寒。
◆药物无效的严重患者可行手术治疗
交感神经切除术:胸腔镜下切断支配上肢的交感神经链;
血管成形术:对动脉闭塞部位进行球囊扩张。

预 防

雷诺氏综合征可能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一些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有效减少症状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建议如下:
①保暖:在寒冷天气中,穿戴保暖的衣物,特别是手套、袜子和帽子。使用暖手宝或暖脚宝。
②避免情绪压力:学会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或瑜伽,以减少情绪压力对血管的影响。
③戒烟: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加重症状。
④适度运动:定期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可以改善血液循环。
⑤饮食调整: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和酒精,这些物质可导致血管收缩。
⑥药物管理: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血管扩张药物或钙通道阻滞剂,以帮助缓解症状。

雷诺氏综合征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可能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日常生活中,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症状的发作,提高生活质量。如果您有类似的症状,建议尽早来我院就医,以便及时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神经内科一病区简介
濮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是一所集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教学与科研、预防与康复的专业科室,是河南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科室尤以睡眠障碍、眩晕、帕金森病、周围神经疾病为突出特色,拥有高素质神经病学优秀人才和国内外一流的医疗诊治设备。现有高级职称7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4人),中级职称3人,住院医师2人,均为硕士研究生。科室开放床位48张,基础设施完善,并设立专业眩晕复位治疗室,拥有睡眠心理测评及神经系统免疫疾病相应配套诊疗设备。科室主要诊治范围:脑血管疾病(TIA、脑梗死、脑出血等)、各种急慢性眩晕病(耳石症、前庭神经炎、突聋等)、各种原因所致的睡眠障碍(焦虑症、抑郁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运动障碍性疾病(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原发性震颤等)、周围神经疾病(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吉兰巴雷综合征等)及神经内科疑难病(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各类脑炎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