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第一课”
家长朋友快来带着孩子们一起
get这份开学健康指南吧!

规律作息 调整状态


家长应鼓励孩子及时调整生物钟,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保持与平常上课一致的起床、就寝及学习时间,让身体逐渐回到上学的作息模式。
托幼儿童和小学生的睡眠时间至少10小时,初中生至少9小时,高中生和大学生至少8小时。

坚持运动 强健体魄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每天不少于1小时。运动前要做好热身,预防运动损伤;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密切注意身体反应,避免过度劳累;运动后不要立刻停止活动,要进行适当的放松,减轻肌肉酸痛。

合理膳食 均衡营养


进食要规律,饮食要均衡,食物种类多样化,荤素搭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奶类和豆制品。多喝白开水,不喝含糖饮料,少吃零食、油炸食品,不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和水产品。

预防近视 呵护双眼


注意环境照明,确保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有适宜的照明,避免在昏暗或强烈的光线下阅读或使用电子设备,端正学习坐姿。
保持“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记住“三个二”: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向20英尺(6米)外远眺,保持 20秒或更长时间。
假期进入尾声,家长务必要帮助孩子控制电子屏幕使用时间,为孩子创造更有趣的内容以此来占用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例如多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长。此外,最好带孩子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如若发现孩子出现了近视的情况,可以尽快进行有效干预。

科学防护 增强意识


学校里人群高度聚集,加之青少年及儿童属于易感人群,一旦出现流感病例,极易通过日常学习和活动而引起聚集性疫情。尤其是在冬春交替季节,更容易发生流感、诺如病毒感染等疾病。

图片来源于腾讯医典
因此,同学们在校期间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时,应科学佩戴口罩,以减少感染风险。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注意遮挡口鼻;定期开窗通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并保持室内清洁。每天也可以进行简单的身体自查,摸摸额头是否发热,感受是否有乏力、肌肉酸痛等不适。观察自己的呼吸道症状(如是否咳嗽、咽痛,留意口腔、咽喉部是否有异常)。

阳光心态 快乐成长


开学后,很多学生会出现“节后综合征”。
儿童青少年“节后综合征”的表现主要为头晕、头痛、胸闷、气短、恶心、呕吐等症状,还有一些儿童青少年出现入睡困难、情绪低落。
医生表示,这些症状一般都找不到明确的器质性因素,个体差异较大,在这个群体当中,大部分孩子可能很快地去调整自我,但是有一小部分的孩子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
家长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多陪孩子阅读、运动、出去散步,多陪孩子聊天,说说心里话,说说学校的趣事,寻找一些适合孩子观看的纪录片,陪伴他们一起观看。经过三到五天的调整,大部分孩子都能消除症状,适应规律生活。以此缓解孩子的开学焦虑。
春季开学,守护健康至关重要。
每位同学都要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负责。若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不要惊慌,及时就医并向学校报告,积极配合治疗。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在开学之后出现了情绪低落或焦虑的情况,建议及时带孩子寻求心理咨询或专业帮助,也可以拨打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

来源:杭医生话健康、郑州教育、江苏疾控、健康南昌、健康河南
编辑:宣传科
(声明:“濮阳市人民医院”微信订阅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