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健康管理 -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丨难以忍受的疼痛——红斑性肢痛症
日期 2024.10.24
来源 濮阳市人民医院
A
A
手机阅读本文

红斑性肢痛症

健康科普


01

什么是红斑性肢痛症?



红斑性肢痛症(Erythromelalgia),又称红痛病、脚痛综合征或足灼热综合征,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阵发性血管扩张性疾病。该病以肢端皮肤阵发性皮温升高、潮红、肿胀,并产生剧烈的烧灼样疼痛为主要特征,常见于青壮年人群,尤其以双足为主要发病部位。红斑性肢痛症在夏季发作频繁,冬季则有所缓解,且病情进展相对缓慢。

02

病因及发病机制


红斑性肢痛症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



自主神经或血管神经中枢功能紊乱:



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可能与自主神经或血管神经中枢功能紊乱有关,导致血管舒缩功能异常,进而引发疾病。




皮肤对温热处于过敏状态:



部分患者皮肤对温热刺激过度敏感,这可能也是红斑性肢痛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遗传因素:



红斑性肢痛症有遗传倾向,部分患者有家族聚集现象,遗传学研究表明,患者易感基因位于染色体2q31-32上。




继发性因素:



继发性红斑性肢痛症则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恶性贫血、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血管神经功能紊乱,进而诱发红斑性肢痛症。




其他因素:



包括气温骤变、寒冷刺激、长期生活在寒冷环境、生活作息不规律、免疫力低下等,也可能与红斑性肢痛症的发病有关。




03

临床表现


红斑性肢痛症的临床表现多样,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皮肤症状:双侧肢端(尤其是双足)皮肤阵发性皮温升高、潮红、肿胀,并伴有剧烈的烧灼样疼痛。这些症状多在夜间发作或加重,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 疼痛特点:疼痛呈阵发性,且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受热、环境温度升高、活动、肢端下垂或长时间站立均可诱发或加剧疼痛;而冷水浸泡、休息或抬高患肢则可使疼痛减轻或缓解。

● 其他症状:长期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肢端感觉减退、指(趾)甲增厚、肌肉萎缩等症状。极少数严重患者,还可能因营养障碍而出现溃疡或坏疽。

04

诊断与鉴别诊断


红斑性肢痛症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具体诊断要点如下:


临床表现


肢端阵发性红、肿、热、痛四大症状,且无局部感染及炎症。

诱因检查


受热后疼痛加剧,冷敷后疼痛减轻。

排除其他疾病


需排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雷诺病等相似疾病。

辅助检查



血尿常规、血生化检查及脑脊液常规检查多无特异性,但继发性红斑性肢痛症与原发病相关,药物和毒物检测具有鉴别诊断意义。微循环检查可见肢端微血管对温热反应增强,毛细血管内压升高,管腔明显扩张。皮肤临界温度试验将手或足浸泡在32~36℃水中,若有症状出现或加重,即为阳性。

05

如何治疗?


红斑性肢痛症的治疗原则是对症缓解症状,预防复发,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常用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和中医治疗等。



药物治疗


阿司匹林:解热镇痛,同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适用于继发血小板增多症等血液疾病的红斑性肢痛症患者。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具有解热、镇痛、消炎的作用,可减轻患者疼痛,但需注意不良反应。

米索前列醇:属于前列腺素E1类药物,可松弛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改善营养通路内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维生素B12:营养神经,对红斑性肢痛症患者可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物理治疗

超声波或超短波治疗,以及短波紫外线照射等方法,有助于缓解局部症状。



手术治疗

胸腰椎交感神经损毁术等手术方法,适用于部分难治性患者,但效果不一,且有一定风险。



中医治疗

中医对红斑性肢痛症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强调整体调理与局部治疗相结合。中医理论认为,此病多因体内阴阳失衡,气血运行不畅,加之外感风寒湿邪或内伤情志等因素所致。治疗时,常采用中药内服、针灸、拔罐、推拿等多种手段综合施治。

①中药内服:

寒凝血瘀型:治疗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常用方剂如当归四逆汤、血府逐瘀汤等加减。

湿热蕴结型:治疗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为主,常用方剂如四妙散、龙胆泻肝汤等加减。

阴虚火旺型:治疗以滋阴降火、宁心除烦为主,常用方剂如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加减。

②针灸治疗:

针灸能够调节气血运行,疏通经络,对红斑性肢痛症有显著疗效。常用穴位包括太溪、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等,通过针刺、艾灸等方法,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③拔罐与推拿:

拔罐可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对局部红肿热痛有良好效果。推拿则通过按摩手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有助于疼痛的减轻。

06

生活护理与预防


● 避免诱因:患者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减少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以免诱发或加重症状。

● 保持情绪稳定:情绪波动可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加重病情。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 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烟酒。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病情恢复。

● 适度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但应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 定期随访: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和随访,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病情复发或加重。

07

预后


红斑性肢痛症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来说,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预后较好,多数患者经过正规治疗后可明显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继发性红斑性肢痛症则取决于原发病的治疗效果,若原发病得到控制,红斑性肢痛症的症状也可得到缓解。然而,部分难治性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治疗以控制病情。

总之,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但其症状严重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和生活护理,大多数患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并改善预后。因此,提高公众对红斑性肢痛症的认识和关注,加强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期供稿专家


刘素梅



神经内科三病区  副主任医师


坐诊时间:每周一全天


诊室位置:门诊二楼南区内科第一诊疗区3号诊室


END


供稿 | 刘素梅

编辑 | 井静

初审 | 张晖

复审 | 李伟琳

终审 | 陈水怀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医保病历复印

关于省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各种国家政策的介绍与公告

立即进入
新农合服务

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

立即进入
远程会诊

为实现医院远程医疗平台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立即进入
人才招聘

促进学科建设,优化人才梯队,濮阳市人民医院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立即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