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龈瘤


01
什么是牙龈瘤?

牙龈瘤是指发生在龈乳头部位的炎症反应性瘤样增物。来源于牙周膜及牙龈结缔组织的炎性增生物,是口腔内常见的瘤样病损,因其无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和结构,故并非真性肿瘤,但其切除后可复发。
02
病因
■ 局部因素:牙结石、菌斑、食物嵌塞、外伤性损伤、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等因素可引起牙龈局部长期的炎症,导致牙龈瘤的发生。
■ 内分泌因素:牙龈是性激素的靶器官,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是妊娠期牙龈瘤的常见病因,分娩后激素水平回归正常,牙龈瘤则会缩小或停止生长。
03
分类
临床上,牙龈瘤通常可分为纤维型、肉芽肿型、血管型三类。
纤维型牙龈瘤
纤维型牙龈瘤在组织学表现为含有多量成束的胶原纤维和少量成纤维细胞,血管无明显充血和增生,炎症细胞不多。此型牙龈瘤质地坚韧,色泽与正常牙龈无大差别,瘤体组织表面光滑,不易出血。临床触之稍软者则镜下见胶原纤维略少,成纤维细胞较多。此外纤维性牙龈瘤在组织学上还有可见的成骨现象,有不规则排列的骨小梁,但无牙源性上皮结构,又称为反应性瘤样增生,并非真性肿瘤。
肉芽种型牙龈瘤
此性牙龈瘤在组织学上主要由肉芽组织所构成,有较多的炎性细胞及毛细血管增生,充血,纤维组织较少。临床上可以是有蒂的瘤样物或扁平无蒂的肥大。表面呈现红色或暗红色,质地一般较软,触之易出血,又叫化脓性肉芽肿。
血管型牙龈瘤
含有丰富的血管,颇似血管瘤,损伤后极易出血。妊娠期龈瘤多属于此。
04
牙龈瘤的危害
牙龈瘤的危害主要在局部,一般可引起牙龈反复发炎、肿胀、疼痛、出血。发展到一定时期,由于病变范围较大,时间较长,可破坏牙槽骨,最终导致牙齿松动、缺失,若瘤体破溃,可导致大量出血及感染,但一般不会引起恶变,经治疗可缓解。
05
临床特征
好发人群:以妊娠期的女性居多,常见于中、青年。
部位:多见于单个牙的唇颊侧牙龈乳头肿大呈球形,大小为几毫米至1~2cm不等。(注意:有些牙龈瘤呈鲜红色,一碰就容易出血;而有些则质地较韧,不易出血,这与牙龈瘤的类型有关。)
牙龈瘤的生长一般比较缓慢,较大的肿块可被咬破而发生溃疡、出血或伴发感染。肿块长期存在还可能压迫牙槽骨吸收,引起牙齿的松动、移位。
06
治疗原则
■ 去除一切局部刺激,如洁牙、龈下刮治、拆除不合适的假牙等,尽量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
■ 认真做好个人口腔健康的维护。
■ 如果经过前期治疗瘤体没有完全消失或者瘤体本身范围过大影响进食,可考虑手术切除。但要注意牙龈瘤有复发的可能性。如果复发次数多,即使病变波及的牙齿无松动,也应将牙拔除防止再发。

■ 对于严重的妊娠期龈瘤应采取手术治疗,在刺激因素全部消除后手术切除,尽量选择在妊娠期4-6个月之间进行。

口腔科简介
濮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是河南省重点培育学科,现有医护人员32名,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9人,住院医师3人,其中医学硕士8人,分为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口腔种植科等,常规开展牙体牙髓治疗、牙周疾病诊治、全口洁牙,各类简单及复杂牙拔除、口腔颌面部肿瘤、外伤的诊治,固定修复和活动修复、简单及复杂种植义齿修复,早期、固定、隐形牙齿矫正等。
门诊地址:门诊三楼南外科第一诊疗区
病区地址:住院一部12楼口腔科

END

供稿 | 焦连龙
编辑 | 井静
初审 | 张晖
复审 | 李伟琳
终审 | 陈水怀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