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激性高血糖
健康科普

在重症监护病房中会有很多患者在用胰岛素泵降血糖,可患者既往没有糖尿病病史,在严重烧伤、重度创伤、大手术后、感染、呼吸衰竭、休克后为什么会出现血糖增高,有些患者的血糖指标甚至高于20mmol/l,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应激性高血糖。


关于血糖的常见概念
血糖
血糖通常指的是血液中的游离葡萄糖。在健康人体内,无论是空腹还是饱腹状态下,血糖都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应该在6.1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则应该保持在7.8mmol/l以下。
空腹血糖
这是指一个人在超过8小时没有摄入卡路里(能量)的情况下测量的血糖水平。通常,患者在晚上8时以后不再进食,第二天早晨空腹时进行静脉血糖检测。
随机血糖
这是指在任何时间(不论是否进食),测量血液中的血糖浓度。

什么是应激性高血糖?
应激性高血糖是指机体在病理生理状态下,胰腺、肝脏、肌肉组织器官等疾病可直接导致血糖升高外,更多是由于人体遭受创伤、感染等应激因素打击而影响葡 萄糖代谢,从而出现血糖水平顽固而过度的升高。

诊断标准:
(1)具备应激因素;
(2)无糖尿病史患者:随机2次以上空腹血糖>6.9 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
(3)糖尿病患者:出现血糖控制恶化。

应激性高血糖的诱因
■ 外源性应激:包括极端温度(过冷和过热),烧伤,放射性损伤,长期剧烈运动,毒物中毒,药物中毒或病原微生物感染等。
■ 内源性应激:包括高热、剧烈胸痛、腹痛、缺氧、呼吸困难、窒息;呕吐、腹泻、急性出血;昏迷、抽搐、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代谢紊乱;急性创伤、烧伤、手术、麻醉、休克、脑血管意外等。

主要发病机制
■ 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在应激状态下,体内的糖皮质激素分泌量显著增加。这种增加可以达到平时水平的10倍以上。糖皮质激素促使蛋白质分解和脂肪动员,提高血糖水平。同时,它还减少了身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促进了糖原的分解。此外,糖皮质激素还会与儿茶酚胺、生长激素和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增强升糖效应。
■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在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的兴奋和血液中氨基酸水平的升高促使胰岛的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 儿茶酚胺类激素释放:应激状态下,体内释放出儿茶酚胺类激素,这对应激反应起到重要作用。
■ 胰岛素抵抗:应激患者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性和敏感性降低,导致了胰岛素抵抗现象。
■ 生长激素水平增加:应激状态下,体内生长激素的水平增加。
■ 细胞因子:免疫细胞和其他组织,比如肺部组织,释放出多种细胞因子,在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应激性高血糖的主要危害
应激性高血糖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应激反应。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细胞,如神经细胞、红细胞等主要依靠葡萄糖供能。生理状态下,人体内的葡萄糖约有 25%~50%是由以脑细胞为主的神经系统所利用。因此,在各种应激状态下,机体为保证重要细胞维持基本生命功能,会自动下调肝脏和肌肉等外周组织的胰岛素受体,降低其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糖原合成,从而以较高的血糖水平保证机体重要细胞的能量需求。
但血糖一旦过高经毛细血管渗出,一方面不再提供全身组织细胞能量,另一方面增加了毛细血管周围组织的黏滞度,从而妨碍毛细血管与组织的物质和气体交换,造成组织细胞的供氧及氧合障碍,导致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损伤。高血糖可增加血液等体液黏滞度,使白细胞等免疫细胞的趋化、吞噬、抗原呈递等免疫功能损伤,也造成内皮细胞损伤。

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方案

非药物治疗
包括控制应激因素、合理膳食管理、增加体力活动、调整心理状态等措施,有助于减轻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和控制血糖水平。

胰岛素治疗
对于血糖水平明显升高的患者,胰岛素治疗是必要的,可以通过静脉输注或予以胰岛素泵来控制血糖。


口服药物治疗
某些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在应激状态下仍可维持血糖的稳定,适当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方案
对于存在高风险的患者,如手术患者、重症患者和外伤患者,应进行应激性高血糖的风险评估,早期发现高血糖的发生风险。对于高风险患者,在应激期间需要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血糖控制目标:由于血糖是人体许多重要细胞的主要能源,即使很短时间的低血糖对神经细胞等重要细胞的危害也远大于一过性应激性高糖,因此“密切监测、平稳控制”是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重点,尽可能使重症应激患者的血糖水平维持在7.8~10mmol/L。
血糖控制方式: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对于重症患者明显升高的血糖,在严格控制葡萄糖摄入的基础上,应首选胰岛素治疗,强化血糖监测(每小时1次),根据血糖情况随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当血糖接近或稳定于7.8~10mmol/L之间后,可进行常规血糖监测。
在各种防治措施中,首先必须降低葡萄糖等一切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速度,比如静脉液体、肠外或肠内营养液的滴入速度;在此基础上,根据密切监测的血糖结果,通过胰岛素泵的滴定治疗将血糖控制于7.8~10mmol/L之间,并需根据能源物质的摄入速度变化及时调整。
重症医学科简介
濮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现有医护人员60余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4人,拥有博士研究生1人,医学硕士12人,研究生导师1人(培养硕士研究生5人)。开放床位70张,年收治危重患者1200余人,抢救成功率80%左右。常规开展机械通气技术、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技术,IABP在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持续床旁血液净化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经鼻盲插空肠置管,双重血浆置换技术等,并率先在全市开展ECMO(体外膜肺氧合)在严重呼吸循环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承担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参与多中心临床试验3项,全力以赴守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病区位置:住院一部三楼
END
供稿 | 张俊鸣
编辑 | 井静
初审 | 张晖
复审 | 李伟琳
终审 | 陈水怀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