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酸激酶
健康科普


01
什么是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CK),也称为肌酸磷酸激酶。肌酸激酶以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含量为多,其次是脑组织,胃肠道、肺和肾内含量较少。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可催化肌酸←→磷酸肌酸的可逆反应。肌酸激酶活性测定可以用于骨骼肌疾病及心肌疾病的诊断。

02
肌酸激酶升高真的是心梗或心肌炎吗?
其实不是的,肌酸激酶超标只是一种“危险提示”,并非一定是真的得了心脏病哦!影响肌酸激酶指标的因素非常多,既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

03
导致肌酸激酶升高的原因

剧烈运动、骨骼肌损伤、体检前熬夜、过度疲劳等均可能引起肌酸激酶增高。运动所致的血清肌酸激酶波动,是最常见的生理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发病时2~4小时开始上升,12~48小时达到高峰,2~4日可恢复正常。
各种肌肉疾病,如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发作期、病毒性心肌炎、多发性肌炎、严重肌肉损伤或手术后血清肌酸激酶的水平增高。脑血管疾病、急性脑外伤、酒精中毒、全身性惊厥、癫痫发作时、甲状腺功能减退出现粘液性水肿和脑梗死时肌酸激酶水平皆增高。

04
如何判断是生理性增高还是病理性增高?
单独的肌酸激酶升高,伴有明显肌痛、肌无力的症状时,可能只是肌肉损伤。
同时也可以通过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酸激酶的比例来排除病理性问题:正常人比值低于2%,非心梗患者(如肌肉损伤)中的比值为2.5~7.5%,心梗患者比值则达到75~19.5%。
或者检测血清肌钙蛋白的水平,肌钙蛋白是经诊断心肌梗塞的标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远高于肌酸激酶。还可以通过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来确诊。

05
当肌酸激酶升高时,需要警惕哪些情况呢?
心肌损伤在临床较为常见,多见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衰、急性心肌炎等疾病,上述疾病患者多有胸痛、胸闷、憋喘等心血管典型症状,可导致心肌细胞缺血、坏死、变性以及肿胀,使得心脏局部或弥漫性心肌缺血,进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综合征。
心肌梗死发病后 6-10 h,CK 开始上升,12 h 达高峰,3-4 d 后恢复正常。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是心肌受损时升高最快且最明显的心肌酶,CK-MB 可在心肌梗死发生 16-24 h 内到达峰值,但清除速度也较快。
临床意义:CK、CK-MB是常用的心肌标志物,常与TNI、MYO、NT-proBNP等指标联合使用诊断心肌损伤。
肌肉损伤是最常见导致CK水平升高原因,如:骨折、挫伤、劳损等;剧烈运动或过度锻炼也可导致CK升高,特别在初次锻炼时。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因较多,典型表现为肌痛、肌无力、茶色尿三联征。
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以肌炎、皮肌炎最为典型,自身免疫性疾病亦可对骨骼肌造成免疫性的损伤,从而导致CK水平升高。
临床意义:CK是评估肌肉损伤的敏感指标。sCK(血清肌酸激酶)异常升高是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诊断的主要依据。如果血清肌酸激酶超过5倍于正常上限,再结合有明确肌肉损伤史及茶色尿即可诊断。
非心肌源性恶性肿瘤患者(肺癌、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前列腺及膀胱癌等)CK 及 CK-MB 水平高于正常范围,CK-MB/CK 比率异常高,多大于25%。
临床意义:在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需重视CK-MB/CK变化,CK-MB/CK可作为原发性癌症筛查的实验室指标。肿瘤患者多大于25%。
当发生重症感染时,细胞缺氧、酸中毒而造成细胞肿胀,细胞通性增高;CK也可释放入血液。另外,感染患者因毒素作用可致肌肉破坏亦可导致CK水平升高。
临床意义:动态观察CK水平,有助于及时发现感染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进行有效的干预,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神经疾病: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急性脑出血、脑梗死、癫痫持续状态,均会导致CK水平升高。
精神类疾病:CK水平多升高多在急性发作期;同时精神疾病患者长期大剂量服用或肌注吩噻嗪类和二苯氧氮平类抗精神病药物,这两种药物损害心肌,影响心肌代谢,导致CK水平升高。
临床意义:临床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密切监测CK、CK-MB变化,严格把握药物剂量,严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伴低钾:低钾引起细胞代谢障碍,导致大量游离脂肪酸在细胞内堆积而造成细胞膜通透性增强,部分酶渗出细外使CK水平异常增加。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该疾病患者可出现CK及血脂、肾功代谢异常,患者因CK增高常被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心功能不全,但该病患CK水平多为轻中度水平升高,CK-MB无明显升高或升高不多,常达不到正常值2倍以上。
尽管红细胞内不含有 CK-MB,但红细胞内富含腺苷酸激酶可与 ADP 反应生成 ATP,而 ATP 参与 CK、CK-MB 活性反应,从而导致 CK、CK-MB 假性升高,所以标本应当避免溶血。

06
肌酸激酶升高后怎么办呢?
如果考虑检查前有剧烈运动,并没有不适症状,建议休息15天左右复查;为了减少运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一般建议化验前2天内尽可能避免剧烈的运动和锻炼,早晨匆忙赶到门诊的患者最好休息一会儿再抽血。如果平常不锻炼的人,建议不要突然大幅度增加运动量,容易导致肌肉损伤,建议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
如果有药物使用,并存在胸痛胸闷,乏力,无力、茶色尿,发热等不适症状,建议您尽快就诊。

心血管内科简介
濮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是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国家级胸痛中心、房颤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首批获得省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准入资质。目前科室包括CCU共4个病区,分设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高血压等亚专业,开放床位160张,其中重症床位12张。科室共有医护人员88人,其中主任医师13人、副主任医师8人;研究生导师2人,医学博士2人、医学硕士27人;常规开展复杂冠脉病变(慢性闭塞、钙化病变旋磨、左主干分叉)介入治疗,IVUS指导下的冠脉精准治疗,IABP、ECMO支持下的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的介入治疗,房颤、房扑、室早、室上速等三维立体定位下的射频消融治疗,双腔起搏器、左束支起搏、ICD、CRT植入等治疗,ECMO支持下重症心肌炎的治疗,房缺、PFO等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封堵术等先进诊疗项目,尤其在介入诊疗等方面处于区域领先地位。年均门诊5.5万人次、住院患者6500人次、手术3000余例,其中四级手术占比80%。先后牵头或参与市级科研课题5项,发表SCI论文2篇、中华及核心期刊50余篇。承担着全市心血管内科会诊及健康帮扶任务,在提升自身水平的同时带动整个濮阳及周边区域的心血管内科诊疗水平发展,全力以赴守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END·

供稿 | 刘娟
编辑 | 井静
初审 | 张晖
复审 | 李伟琳
终审 | 陈水怀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