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降钙素原

降钙素(CT)和降钙素原(PCT)是临床上常见的诊断标志物,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在来源、功能以及临床应用上却有着显著的区别。今天我们就来分别认识一下它们在医学上的重要性和应用。
01
定义
降钙素(CT)是一种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是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活性肽,分子量为3500,是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家族中的一员。
降钙素原(PCT)是由肺和小肠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含有116个氨基酸,分子量13000KD,由N末端-降钙素-C末端三部分组成,位于11号染色体上的Calc-I基因编码。降钙素原是人类降钙素的前体。不会降解为降钙素 ,不受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体内半衰期为25-30小时。
02
降钙素与降钙素原的有何不同?

来源不同
PCT是由11号染色体上的Calc-I基因编码的,经过一系列过程在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的粗面内质网生成降钙素原前体,裂解生成的PCT共有116个氨基酸序列,其中中间的60~91序列共32个氨基酸就是CT。

代谢不同
降钙素(CT):CT的分泌主要受血钙浓度的调节。当血钙浓度升高时,CT 的分泌亦随之增加。CT对血钙的调节作用启动较快,在1小时内即可达到高峰。由于CT的作用快速而短暂,它对高钙饮食引起的血钙升高恢复到正常水平起重要作用。
降钙素原(PCT):在全身细菌感染后4小时即可检测到,6小时急剧上升,并在6-24小时维持该水平。不受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稳定性好。其浓度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检查时间不同
降钙素(CT):需空腹检查。
降钙素原(PCT):可随时检查。
03
生物学功能
降钙素(CT)与甲状旁腺激素(PTH)、维生素D协同调节体内钙磷代谢: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而刺激成骨细胞成长,即抑制骨脱钙,防止钙丢失,进而使血液中钙降低;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使尿排磷增加,从而降低血液中的磷含量。
降钙素原(PCT)的生物学效应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主要的生物学效应有:次级炎症因子的作用,趋化因子的作用,抗炎和保护作用。
04
临床意义
降钙素(CT)升高见于:孕妇、儿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胃泌素过多、肾衰、泌尿系感染、急性肺损伤、髓状甲状腺癌、甲状腺降钙素分泌细胞癌、白血病、骨髓外骨髓增殖症、肺癌、食管癌、乳腺癌。降钙素(CT)降低见于:甲状腺先天发育不全、甲状腺全切病人、妇女停经以后、低血钙、老年性骨质疏松等。
降钙素原(PCT)在健康人体外周血循环中浓度很低,几乎不能被检出。但在炎症特别是细菌感染状态下机体各个组织、多种细胞类型均可产生降钙素原PCT,且可以产生大量的不被降解的PCT,因此外周血中PCT的浓度会升高,是细菌感染/脓毒血症的生物学指标。
05
临床应用

降钙素(CT)
■ 骨质疏松标志物:判断骨代谢状态。孕妇和儿童因骨骼生长,血清降钙素水平增高,妇女停经以后血清降钙素水平下降。
■ 甲状腺髓样瘤(MTC)标志物:筛查和辅助诊断、术后检测。
CT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和判断预后,如甲状腺癌或肺癌手术后,血清CT仍持续升高,说明有残余的肿瘤组织形成,预后较差。血CT增高可见于多种恶性肿瘤和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等。降钙素可作为甲状腺髓样癌早期诊断的指标,亦可作为甲状腺髓样癌治疗效果的指标,当治疗有效时 CT明显下降,故可作治疗效果估计。CT升高亦见于肺小细胞癌(燕麦细胞癌)和肿瘤骨,转移时血清降钙素水平可有明显升高,还可作为肺癌等恶性肿瘤的活动性指标。乳腺癌也有降钙素升高,尤其在骨转移时。CT升高可能是由于内分泌紊乱所致。白血病、肝硬化、血液透析等亦可有CT升高。
■ 体检筛查: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辅助诊断。

降钙素原(PCT)
■ 对细菌性炎症疾病及不明原因发烧的鉴别诊断;
■ 对胆源性与细菌感染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
■ 对新生儿及儿童的细菌性与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 对急性器官排斥反应与移植后感染的鉴别诊断;
■ 对伴有急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是否合并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
■ 对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
■ 大手术后感染的常规诊断和监测;
■ 对泌尿系统感染的检测;
■ 为系统性细菌感染及脓毒症的早期“预警”诊断;
■ 治疗决策的支持:快速反应抗生素的治疗效果。
医学检验科简介
濮阳市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是市医学重点学科、市生化免疫重点实验室、省产前诊断中心;现有职工60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医学硕士10人,是集常规检测、生化检测、免疫检测、微生物检测、PCR检测和产前筛查于一体的大型多功能实验室;配有德国西门子aptioautomation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罗氏Rochecobase801分析仪,迈瑞CL-6000i分析仪,希森美康XN9000的血液分析流水线等大型检查检验设备;常规开展唐氏筛查、NIPT(无创产筛)、CNV-seq(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STR(快速染色体非整体检测)、HPV(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耳聋基因检测、叶酸代谢基因检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基因诊断、染色体核型分析、衣原体核酸等。

END

供稿 | 李寒冰
编辑 | 井静
初审 | 张晖
复审 | 李伟琳
终审 | 陈水怀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