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颅内动脉瘤
健康科普





PART.01
什么是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由于血流长期冲击血管的薄弱部位而形成的凸起或鼓包,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多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颅内动脉瘤并不是肿瘤,而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因形态像气球,似“瘤”而得名。
PART.02
颅内动脉瘤如何发病?
颅内动脉瘤如同血管壁上出现了气球状的隆起,可以想象为一根用久了的水管上,鼓了一个包,一旦水管内的压力过高,水管就会破裂,此类疾病死亡率极高。
当动脉瘤破裂时,血液流入脑组织周围的脑脊液中,这种类型的出血叫做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破裂往往会引起突发的剧烈头痛,还有严重的恶心和呕吐,颈项强直甚至昏迷等表现。虽然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过程仅仅持续数秒钟,但却能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出血会损伤脑细胞,压迫脑组织或引起脑血管痉挛,进而可能引起脑组织缺血致脑梗塞。
PART.03
颅内动脉瘤破裂有什么症状?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比较隐匿的疾病,在它没有破裂的时候,一般没有特殊症状。一旦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先兆出血
■ 动脉瘤少量出血症状,表现为头痛、恶心、颈部僵硬疼痛、畏光、乏力、嗜睡等。
■ 血管性症状,表现为局部头痛、眼面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和眼外肌麻痹等。
■ 缺血症状,表现为运动障碍、幻视、平衡功能障碍、眩晕等。
出血症状
■ 头痛、头痛剧烈时有呕吐、颈项强直、畏光、眼球转移时痛。
■ 意识障碍、约半数的人有意识丧失,一般不超过1小时,也有持续昏迷直到死亡者。
■ 神经功能障碍,因脑动脉瘤的部位可出现各种神经功能障碍。
PART.04
哪些人群容易得动脉瘤?
患有动脉粥样硬化
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中老年人。
免疫疾病
非感性动脉瘤多由免疫疾病引起,如多发性大动脉炎、白塞综合征等。
先天性因素
颅内动脉管径厚度是颅外相同管径血管厚度的2/3,在发出分支的分叉部又最易受到血流冲击,脑动脉管壁中层出现裂隙,有残留的胚胎血管或是先天动脉发育存在异常与缺陷,易受血流冲击形成动脉瘤。
损伤
锐性或钝性损伤的患者。
感染
患有结核、细菌性心内膜炎或脓毒血症时,病菌可通过伤口入侵,进而侵袭动脉管壁,导致动脉壁薄弱形成感染性动脉瘤。
PART.05
动脉瘤的诊断
■ 脑动脉造影(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
■ 核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
■ CT动脉血管成像(CTA)。
PART.06
动脉瘤的治疗
动脉瘤的治疗取决于其大小、位置和增长速度。治疗方法包括:
保守治疗
对于未破裂且无症状、直径较小的动脉瘤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建议在发现后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监测其变化。同时根据病情,控制高血压,降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手术治疗
对于较大或有破裂风险的动脉瘤,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如开颅脑动脉瘤夹闭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
图示:手术夹闭动脉瘤
开颅脑动脉瘤夹闭术:是脑动脉瘤的传统治疗方式,该术式对动脉瘤的位置有一定要求,易暴露的前交通、大脑中、后交通及大脑后单发动脉瘤采用该方法是可行的,对于位于颅底(颈内、椎-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血泡及多发动脉瘤治疗存在局限性。且开颅增加动脉瘤再次破裂、感染及神经损伤等风险。
图示:采用弹簧圈填塞颅内动脉瘤
图示:采用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采用股/桡动脉穿刺引入微导管等栓塞系统,利用微导管把微弹簧圈填入动脉瘤腔中,致密的填塞使瘤腔内血流速度下降、血栓形成、瘤颈内皮化达到降低动脉瘤破裂风险或治愈动脉瘤。
PART.07
动脉瘤患者出院指导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适当运动。
■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激动等。
■ 保持血压稳定,避免漏服或停用降压药,用力排便等。
■ 遵医嘱按时、合理用药。血管内治疗术后,部分患者需长期服用抗凝药,如服药期间出现皮肤黏膜或尿便出血及身体其他部位出血,应立即停药就诊。
■ 合理饮食、避免辛辣,多食蔬菜水果等。
■ 注意天气变化,预防和治疗感冒,避免咳嗽等。
■ 继续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可以适量运动如散步等,避免剧烈的运动,避免患肢单独外出、游泳等。
■ 定时复查,出院后3~6个月复查一次。

神经外科简介
濮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是濮阳市医学重点学科,国家脑防委高级卒中中心,中国卒中学会综合卒中中心,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联盟成员单位。现有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医学博士2人、硕士10人;共有2个病区及重症监护室。主要开展脑血管病的神经介入及显微外科手术,颅内肿瘤及脊髓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在微创手术治疗脑干出血,复合手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神经内镜下治疗垂体瘤、颅咽管瘤,完全神经内镜下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等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全力以赴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病区位置:住院一部13楼(神经外科一病区);住院一部2楼(神经外科二病区)
供稿 | 崔太峰
编辑 | 井静
初审 | 张晖
复审 | 李伟琳
终审 | 陈水怀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