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氧疗?
指各类缺氧的治疗,除了消除引起缺氧的原因外,均可给予吸氧的治疗。
什么是过度氧疗?
一般是指吸入高浓度氧气,即吸氧浓度(FiO2)>50%或长时间暴露于高氧环境所导致一系列病理改变的情况。
缺氧的分类
缺氧是指氧的供给不能满足机体的代谢需要或由于氧化过程障碍,机体不能正常利用氧的病理生理状态。根据发生的原因和血氧变化特点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不同原因引起的缺氧,对于吸氧治疗的反应不同。对于伴PaO2降低的低张性缺氧,氧疗的效果较好;而对于严重贫血、急性失血、组织细胞中毒等无PaO2降低的缺氧,氧疗效果欠佳。
什么时候需要吸氧?
● PaO2<60mmHg的急性低氧血症;
●PaO2<55mmHg的慢性低氧血症,或 PaO2在55~60mmHg 伴有慢性肺动脉高压导致的右心衰竭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或活动后 PaO2 明显下降;
● 睡眠性低氧血症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高氧和高氧血症对机体各器官的影响
由于呼吸系统暴露于体内最高浓度的氧,因此肺是首个受累器官。高氧对肺组织的影响与FiO2、吸氧时间相关。当FiO2>60% 时,2周内即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肺损伤,FiO2>80%持续20d,可见肺小动脉数量减少,肺血管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含量适应性增加,诱发右心肥厚。当FiO2>95% 超过48h,即可引起肺部及肠道菌群的改变。吸入100%氧气14h后可发生气管刺激,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出现纤毛活性降低,气体扩散能力进行性下降,弥漫性肺泡损伤,肺纤维化等表现。最终导致急性肺损伤,并可继发炎症和吸收性肺不张。当长时间于高氧环境中,导致高氧血症的发生,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高氧血症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相关。
高氧可使大脑、心脏、视网膜和骨骼肌中的血管收缩。当FiO2从30%调整为100%时,全身血管收缩增加8%,心输出量减少10%,故高氧会损害微血管灌注,导致局部供氧减少。同时一项关于冠状动脉造影的研究发现,过度高氧造成的高氧血症会引起心输出量减少,血管阻力增加,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更为明显。
中枢神经系统氧毒性通常为急性发作,可出现视觉听觉障碍、头晕头痛、面部抽搐、意识混乱等表现。临床常发生于高压氧[>1个大气压的环境中,身体暴露于吸入100%氧气]治疗模式,当超过2~3个大气压时,可导致癫痫发作。对于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患者,需要密切关注神经系统的变化,确保安全的治疗。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氧会导致视网膜损伤。在早产儿中,视网膜没有完全血管化,高氧可致血管闭塞,视网膜血管形成延迟。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促血管生成因子的产生和分泌影响视网膜血管的发育。高氧还可使视网膜血管收缩,视野缩小,视网膜电位消失乃至失明。
高氧可能通过诱导血管收缩和氧化应激可引起血管收缩,导致骨骼肌微血管密度降低。高氧会加剧机械通气诱导的膈肌氧化应激和收缩功能障碍,近期一项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机械通气给予100%氧气显著增加膈肌血管阻力,减少灌注和氧气输送。
氧化损伤可发生在任何细胞和组织中。氧中毒对机体重要器官均可产生一系列损害,导致功能障碍,甚至功能衰竭。总之,氧疗是一把双刃剑,应该警惕高氧血症的不良反应。
目前人体临床维持生理状态下的PaO2 ,即80-100mmHg 的氧疗目标是合适的,当需要高浓度氧疗时,需关注FiO2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当机体处于重度或极端高氧血症(PaO2>220mmHg)时,会对机体的各脏器产生不利影响。氧疗需慎重,避免过度氧疗。
如何选择合适的吸氧浓度?
根据吸入氧浓度 FiO2 的高低可以分为低浓度氧疗(<40%,一般不超过 30%),中浓度氧疗(40%~60%),高浓度氧疗(>60%)以及纯氧吸入。不同浓度的氧疗适应证不同,要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
低浓度氧疗
适用于伴有 CO2 潴留的慢性低氧血症患者,主要是 COPD 患者或家庭氧疗,有助于避免高碳酸血症加重。
中高浓度氧疗
适用于单纯低氧血症而无明显 CO2 潴留即通常所说的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但应避免长时间高浓度氧疗,否则容易导致吸收性肺不张、肺部感染、氧中毒。
纯氧吸入
一般用于建立人工气道前后,或机械通气过程中吸痰前后,以减少操作过程中发生的低氧血症。对于致死性低氧血症患者,严重、顽固性低氧血症患者也应给予高浓度或纯氧治疗,以挽救生命,待病情好转后逐渐降低FiO2。



重症医学科简介
濮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现有医护人员60余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4人,拥有医学博士1人、硕士12人,研究生导师1人(在培研究生5人)。开放床位70张,年收治危重患者1200余人,抢救成功率80%左右。常规开展机械通气技术、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技术,IABP在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持续床旁血液净化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经鼻盲插空肠置管,双重血浆置换技术等,并率先在全市开展ECMO(体外膜肺氧合)在严重呼吸循环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承担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参与多中心临床试验3项,全力以赴守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病区位置:住院一部三楼
咨询电话:0393-6162094
供稿:刘亚敏
编辑:宣传科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