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重症
健康科普




什么是慢重症?

慢重症一词于1985年被提出,是指重症患者经治疗渡过了最初器官功能衰竭的急危重症期存活下来,但仍存在持续的器官衰竭,需要长期依赖重症监护和脏器支持的疾病状态,包括因呼吸衰竭、呼吸机依赖而长期使用呼吸机通气(PMV)的综合征和肾脏透析治疗(RPT)。

目前对慢重症最为权威的诊断标准为:患者在ICU内停留>8天,仍需重症监护和器官功能支持。

慢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

● 呼吸机脱机困难、多器官功能衰竭需要器官功能支持;
● 未控制或新发生的重症感染/脓毒症,未控制的多发伤;
● 并发意识障碍且难以脱离监护或器官功能支持的颅脑损伤或病变、气管切开状态;
其中,以重症感染/脓毒症引起者占比最高;多发伤和颅脑损伤或病变导致者也比较常见;意识障碍、脱机困难是最常见的慢重症状态。

常见的慢性病有哪些?

呼吸系统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慢性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矽肺、肺纤维化。
循环系统
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慢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疾病、慢性心包炎。
消化系统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肠结核、慢性肠炎、慢性腹泻、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炎。
泌尿系统
慢性肾炎、慢性肾衰、泌尿系慢性炎症。
血液系统
慢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瘤。
内分泌系统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亢、甲减。
代谢和营养
糖尿病、营养缺乏病、痛风、骨质疏松。
风湿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严重)。
神经疾病
脑血管病、多发性硬化、震颤麻痹、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
精神疾病
精神分裂症。
其它
结核、股骨头坏死、慢性骨髓炎。

慢性病有什么特点?

● 起病缓慢隐匿,潜伏期长。
● 病程迁延,持续时间长。
● 难以治愈,容易出现并发症。
● 可变性和阶段性。
● 需要长期的医疗护理指导。

为什么说慢性病易发展成重症?

➤ 以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为例:与重症肺炎的发生有相关性。
重症肺炎的常见原因是急性肺炎治疗不彻底或不注意恢复期护理、调养,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及鼻窦炎、支气管炎等因素导致。

预防方式:
● 休息:慢阻肺患者急性发作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屋内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温、湿度适宜,这样可以减少机体内能量消耗,减轻缺氧症状,日常禁止吸烟,病情缓解后恢复期可适当运动。
● 饮食: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营养,高维生素的流质、半流食或普食,如鸡蛋羹、青菜汤、鱼汤等,少食多餐,尽量给患者提供良好的进餐环境并鼓励患者进食,以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改善病人营养状态。有心力衰竭时,应给予低盐饮食。
● 及时清除痰液、改善肺泡通气功能:对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体弱卧床、痰多而粘的患者,宜每2~3小时帮助翻身1次,同时鼓励患者咳嗽、并在呼气期给予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对神志不清者,可进行机械吸痰。
➤ 以脑血管疾病为例,与脑卒中的发生有相关性。
脑卒中可以引发认知和精神障碍,比如性格改变精神萎靡、易激动等;语言吞咽功能障碍,比如说话吐字不清,甚至无法正确表达想说的话,饮水易呛咳、吞咽困难;肢体功能障碍,比如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预防方式:
● 饮食以清淡、少渣、软食为主,面包、馒头可裹汁食用。饮水反呛明显时,应尽量减少饮水,以汤、汁代替。进食时抬高床头30-45度。
● 控制危险因素,比如:控制高血压、高血脂,控制体重,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适量活动,改善血液循环。
● 定时体检,早发现早治疗,脑血管病是一种潜伏期较长的疾病,定期体检是预防脑血管病的重要手段,特别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每年应进行相关体检(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检测,头颅MRI等影像检查)
● 对于已经出现的脑血管病,需要进行积极治疗,按时服药,适度进行康复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以糖尿病为例,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性昏迷的发生有相关性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冠心病、脑血管病变、周围大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者甚至需要重症监护治疗。

预防方式:
● 控制饮食:少吃脂肪、糖类,多吃纤维类(例如绿色蔬菜、全谷类食品),少量多餐,应用胰岛素的患者最好一日5-6餐,适量水果,选择合适的水果(例如苹果、橙子、猕猴桃)
● 规律运动:可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心肺功能,每周至少3次运动。但是处于急性感染、严重合并症、控制不好的I型糖尿病患者不适宜进行运动。
● 规律服药:根据病情定时服药或胰岛素应用,同时每天测量血糖。
重症医学科简介
濮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现有医护人员60余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4人,拥有博士研究生1人,医学硕士12人,研究生导师1人(培养硕士研究生5人)。开放床位70张,年收治危重患者1200余人,抢救成功率80%左右。常规开展机械通气技术、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技术,IABP在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持续床旁血液净化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经鼻盲插空肠置管,双重血浆置换技术等,并率先在全市开展ECMO(体外膜肺氧合)在严重呼吸循环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承担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参与多中心临床试验3项,全力以赴守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病区位置:住院一部三楼
咨询电话:0393-6162094
供稿:朱艳
编辑:宣传科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