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淋巴结肿大
健康科普
门诊经常会遇到一些患者,洗澡或运动时无意中在脖子、下巴、腋下等位置摸到一些“小硬包”,大小不等,有时候还会有点疼。
做彩超检查,报告单上明晃晃写着“XX部位肿大淋巴结声像”,不免心生疑虑,是不是身体出了什么问题,是不是得了肿瘤了......
1
什么是淋巴结?
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当人体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侵犯时,淋巴结会充分发挥其免疫功能。正常淋巴结呈扁长椭圆形,包膜清晰,表面光滑,内部回声均匀,皮髓质分界清晰,淋巴门可见。
淋巴结为一椭圆形小体,由周围的皮质区和中央的髓质区一起构成淋巴结的实质部分。淋巴结主要分布在颈部、颌下、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脾门、肝门、腹主动脉旁、肠系膜等部位。其中颈部、颌下、腋窝、腹股沟等浅表部位淋巴结易于摸到。
2
淋巴结为什么会肿大?
正常情况下,浅表性淋巴结直径多在0.5cm以内,表面光滑、无压痛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安全检查站。当机体受外来抗原刺激后,会造成淋巴结肿大。
绝大多数浅表淋巴结肿大以非特异性急/慢性炎症、反应性增生和特异性感染为主。一般来说,肿瘤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只占少数,多数与炎症相关。
3
哪些情况会引起淋巴结肿大?
01.急性淋巴结炎
急性淋巴结炎是最常见的淋巴结疾病,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引起。多数起病急,病程较短,可表现为发热、疼痛等感染症状。
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多呈椭圆形。边界清楚,淋巴结之间无融合,皮质增厚。淋巴结内血流信号明显增多,沿淋巴门呈放射状、树枝状分布。脓肿形成时淋巴门消失,淋巴结内可见细点状回声的液性暗区。
02.淋巴结结核
淋巴结结核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常见于颈部淋巴结,主要表现为局部淋巴结慢性、无痛性肿大,可伴发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结核症状。
淋巴结结核: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多呈椭圆形、圆形。包膜可不完整,淋巴结之间可相互融合成串珠状。淋巴结内部回声不均匀,髓质偏心或显示不清。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增多、杂乱。脓肿形成时可见絮状不规则液性暗区。
03.淋巴瘤
淋巴瘤引起的淋巴结肿大为无痛性,易出现在颈部、锁骨上窝。

淋巴瘤时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呈椭圆形或圆形,常多发。包膜可不清晰,淋巴结之间可见融合。淋巴结皮质增厚,髓质变形或显示不清。淋巴瘤特征性回声改变为淋巴结内回声近似无回声的极低回声。淋巴结内血流信号丰富。
04.淋巴结转移癌
淋巴结转移癌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常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多伴有原发癌灶。
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多呈近圆形。边界多不清晰,淋巴结之间可融合。皮质弥漫性增厚或局限性增厚,内部回声因原发癌不同而不同,可伴点状钙化或液化,髓质偏心或消失。
4
淋巴结肿大做哪些检查?
根据超声报告中的大小、结构、血流等,可以判断淋巴结的性质。
对于确诊淋巴瘤的患者可以通过PET/CT进行分期和疗效评估。
主要有手术切除和淋巴穿刺两种方式,如果超声结果发现淋巴结比较大,或者结构紊乱,建议做活检来排除恶性疾病。
5
如何自测淋巴结肿不肿大?
正常情况下,人体淋巴结是摸不到的,淋巴结直径多小于0.5cm。当腋下淋巴结直径超过1cm,腹股沟淋巴结直径超过1.5cm提示淋巴结肿大。在平时我们可以自行触摸评估有无淋巴结肿大。
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指腹平放于被检查的部位,在被检查部位的皮肤上滑行触摸,应多个方向滑行触摸,一旦发现异常,应尽早就诊。
6
日常生活如何保护淋巴结?
● 平时需注意避免细菌、病毒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皮肤破口发炎等。
● 避免频繁按压、按摩淋巴结,反复刺激反而会导致淋巴结肿大。
●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染发剂、染发膏、农药、装修材料、二手烟等均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出现淋巴结异常肿大。
● 保持好心情、少生闷气,注意休息,呼吸新鲜空气、多吃新鲜水果,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对淋巴结也有好处。
超声诊断科简介
濮阳市人民医院超声诊断科现有医师53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9人、主治医师30人,研究生导师1人、医学硕士22人,共分有4个检查组,配有高端彩色超声诊断仪近50台,搭载超声影像智能辅助诊断系统(AI诊断系统),年均开展超声检查40万余人次,开展超声介入、造影及消融手术近3000台。
咨询电话:0393-6162471
供稿:屈昭慧
编辑:宣传科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