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背肌筋膜炎是指腰背部筋膜及肌肉组织的病理性改变,多因肌肉慢性劳损、受凉等导致腰背部筋膜及肌肉组织发生炎性渗出及纤维性变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腰背部、臀部等处的弥漫性疼痡,且以腰部两侧及髂嵴上方最为明显。疼痛性质以隐痛、酸痛或账痛为主,同时可伴有酸沉、僵硬、麻木等其他不适感觉。疼痛可随时间、体位、气候和劳累程度发生改变。
体征表现为腰背部、臀部等处有特定的压痛点,压痛点常可放射。触诊检查时,在腰背部可摸到呈弥漫状分布的大小不等的结节或条索状物。
多因寒湿、外伤未及时医治而引发腰背部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造成肌肉酸痛、疲劳乏力和功能下降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
腰背肌筋膜炎在X线检查下,不会显示异常,但在磁共振检查中,腰背部皮下可以看见条片状长T信号,且信号边界较清,是一种渗出的液体信号。当我们检查出现这样的结果时,就要及时去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西医通常采用非甾体类药物和激痛点封闭进行治疗,短期效果明显,但易复发。已有研究表明,物理因子疗法对腰背肌筋膜炎具有治疗作用。可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及病情,选择合理有效的物理因子治疗方法,如出现腰背部广泛性疼痛,可选用红外线等物理因子疗法;出现痉挛粘连,可选择热敷、振动疗法等,实现背阔肌筋膜的延伸,形成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既能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又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 Hz的机械振动波,通过血管扩张增加胶原弹性和血流量的积极作用,并具有热效应,从而减轻疼痛和肌肉痉挛。

红外线作用于人体组织,使皮肤温度升高,进而使血管反射性充血,血液循环明显改善,组织营养代谢加快。

中频电疗法作用于机体后可以镇痛,使局部血管扩张,减轻水肿;通过扩大细胞与组织间隙进而软化瘢痕、松解粘连、消散硬结,以及抗炎。

超短波疗法是应用频率30~300 MHz、波长为1~10m的电流作用人体,利用超短波电场治疗疾病的方法。超短波频率更高,更易进入人体,具有温热效应及明显的非热效应。超短波通过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优化组织的营养和生理状态;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体外冲击波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声波,可直达深部组织,具有机械效应和细胞效应。通过压力相的挤压作用和张力相的拉伸作用诱导组织微创伤,加速组织中的新生血管和细胞再生,间接刺激组织重新修复,作用于轴突产生强刺激起到镇痛作用。

振动疗法通过高频振动给组织施加垂直的力,能够作用到深层组织,有助于减少透明质酸的粘滞性,打开扳机点,释放肌筋膜的张力,还可使疼痛"闸门"关闭,降低疼痛的中枢感知能力,达到快速缓解疲劳,预防损伤的效果。深层肌肉刺激仪是筋膜枪的前身,通过击打和机械振动激发和恢复深层肌肉和本体感觉,加快血液循环。
(1)保持良好的姿势并矫正各种畸形。
无论是在站立还是在坐着的时候都应是昂首平视、收腹、挺胸、维持脊柱正常的生理弧度。
(2)加强体育锻炼。
加强体育锻炼能使肌肉、韧带、关节囊经常处于健康和发育良好的状态;肌力强、韧带弹性越大的人发生腰背肌筋膜炎的机会就越少。
(3)工作劳动中注意体位。
避免在不良的体位下劳动时间过长,改善体力劳动条件,对单一劳动姿势者应坚持工间锻炼,或采用围腰保护腰部。如今长期在办公室工作的白领也应该在长时间的坐位工作中经常改变一下自己的体位或在一定时间后做简单的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