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健康管理 - 健康科普
小寒丨小寒虽寒 望春则暖——这份养生攻略,请查收
日期 2024.01.07
来源 濮阳市人民医院
A
A
手机阅读本文

小寒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俗话说“冷在三九”,小寒恰好处于“二九”至“三九”的时段,故而这“寒”可一点都不小。民间也有“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的谚语。

  寒冷刺激能导致人体热量耗散,阳气损伤,抵抗力下降。那么,小寒时节,我们在养生方面该注意些什么呢?




小寒起居·多睡一小时

《黄帝内经》强调了冬日养生要“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

严寒时节应有充足的睡眠,这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建议家每天可早睡晚起,适当增加睡眠时间,对人体健康有益。



小寒保暖·防头颈寒

小寒节气着装应以保暖为主,勿伤阳气,尤其应注意头颈、背部、手脚等部位的保暖。

头颈部向外发散热量较多,且为阳气汇聚的部位,所以外出时最好戴上帽子、围巾

手、脚为四肢末端,血供少,表面脂肪薄,是皮温较低的部位,平时就容易手脚冰凉的人,此时更应戴上手套、穿上棉靴。



小寒进补·补肾防寒

小寒是冬季进补的好时机,饮食应行“温补”,尤其要重视“补肾防寒”

食物性味宜多温热少寒凉,如栗子、大枣、核桃仁、桂圆、南瓜、生姜、羊肉等。

但注意进补不要冒进,需给肠胃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要做好“引补”。

引补即底补,即打基础的意思,就是先把脾胃功能调好,为大补做好准备,避免进补不耐受。

尤其中老年人,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体质有所侧重地进补。



小寒运动·动则生阳

中医讲“动则生阳”,运动可以促进人体气血运行,激发体内阳气,从内补阳。

冬季锻炼注意防寒保暖,在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我们拘紧的筋骨关节得以充分的伸展。

待身体的温度徐徐暖和起来,再脱去厚重的衣服,运动幅度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强度,避免大汗淋漓,耗伤阳气,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

锻炼的方式可以选择相对缓和的慢跑、快走、太极拳、八段锦。

冷空气过强时户外运动可佩戴口罩和围巾,避免冷空气刺激呼吸道,诱发疾病。




小寒三防



严寒的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三高”人群尤其要加强自我监测,防止疾病加重。


1

血压波动

气温下降,季节变化,会引起血管收缩血压波动,高血压患者要加强自我血压监测。

如有头晕、头痛症状,或者血压较平时水平升高的情况,需要到医院就诊。


2

防血糖变化

天气寒冷,户外活动减少,糖尿病患者可能因饮食增加及运动量减少,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此时,一方面要适当增加室内活动,另一方面要注意监测血糖水平,控制血糖。


3

防血脂异常

冬令时节是进补的好时机,然而食补过度,如进食过多牛羊肉、动物内脏,可导致血脂进一步升高。

因此,血脂异常人群仍需注意饮食有节,不宜过度进补。





小寒三忌

1

一忌心火

心火过旺时,主要表现为心烦、口舌易糜烂生疮、舌尖红等症状。

对策:注意保持良好心态,适当多吃新鲜果蔬,少吃辛辣之物。


2

二忌急躁

人在急躁易怒时,肝火容易上升,导致头痛目眩、耳鸣、面红等。

对策:应尽量避免情绪波动、急躁、发火;注意休息,防止因身体劳累而情绪不稳。


3

三忌大汗

冬藏时节,过汗会使阳气外泄。平时,大家不仅要在锻炼时做到微微出汗,在生活中也要注意做事“慢半拍”,防止扰动阳气。

编辑:宣传科

END


医保病历复印

关于省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各种国家政策的介绍与公告

立即进入
新农合服务

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

立即进入
远程会诊

为实现医院远程医疗平台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立即进入
人才招聘

促进学科建设,优化人才梯队,濮阳市人民医院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立即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