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健康管理 -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丨宝宝肚子疼、哭闹不止,警惕小儿肠套叠
日期 2023.12.29
来源 濮阳市人民医院
A
A
手机阅读本文

小儿肠套叠






宝宝哭闹是常事

但是出现阵发性哭闹

伴有呕吐

甚至出现果酱样大便

此时宝爸、宝妈可不能大意

警惕宝宝得了肠套叠


什么是肠套叠?

  肠套叠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小儿急腹症之一。发病年龄在1-6岁,4~16个月为多发年龄。一年四季均可见,以冬春季发病率较高。

  该病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饮食习惯改变、食物刺激、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功能紊乱、肠痉挛和病毒感染等,也可继发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道息肉或美克尔憩室等器质性病变。


肠套叠的发病原因

  75%的肠套叠是特发性的,是找不到明确的疾病作为触发或诱发因素的,可能与遗传、免疫因素有关,剩下的25%的肠套叠可以找到明确的诱发疾病。其中病毒性感染后,刺激小肠淋巴组织增生,诱发肠套叠是最常见的原因。此外,梅克尔憩室、肠息肉、瘤、血肿或者血管畸形等疾病也可以引起肠套叠。

如果宝宝出现这几种症状

就可能是得了肠套叠

腹痛

  腹痛是小儿肠套叠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婴幼儿因不能自述,常表现为阵发性发作的哭闹。

  通常每10~20分钟发作一次,发作间歇期患儿安静,甚至可以入睡。也有些患儿不出现哭闹,而表现为阵发性发作的面色苍白、辗转不安、躁动及不适表情。

呕吐

  在婴幼儿相当常见,早期呕吐为胃内容物,为肠系膜受到刺激引起的神经反射性呕吐。

  随病情进展,可呕吐胆汁样物,晚期甚至吐出粪便样物,为完全性肠梗阻所致。

血便 

  较多见,一般出现在发病数小时后,是由于肠套叠引起肠管血运障碍引起。

  大多为果酱样便,甚至可排出红色血便。发病时间短者可不出现血便。

腹部包块

  医生给患儿查体,大部分可触及由于肠套叠形成的“腊肠样”或“团块状”腹部包块,多伴有压痛。

超声对肠套叠的诊断作用

  超声检查是诊断肠套叠的首选影像学方法。肠套叠团块在长轴上表现为“套筒征”,短轴上表现为“靶环征”。

  肠套叠的病理分型包括小肠型、回盲型、回结型,结肠型、复杂型、多发型等。其中,回盲型、回结型,结肠型套筒外径可达3cm左右,小肠型外径一般小于2cm。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局部肠壁可因充血水肿而血流信号增加,当肠壁坏死时则肠壁血流消失,并见局部水肿,积液。

如果宝宝得了肠套叠

家长需要做好这3步

01

        平时要注意患儿的大便情况,比如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成条、稀烂、水样)、大便颜色(偏红色);还有注意年龄较小的孩子出现哭闹不安的、呕吐等症状,要尽早到医院就诊。

02

  回盲型、回结型,结肠型肠套叠在病程不超过48小时,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腹胀,腹膜炎表现时可采用非手术方法-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不仅诊断准确、无创伤、复位率高,而且避免了传统X线下钡剂或空气灌肠的放射损害,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复位方法。对于少数灌肠复位失败或有灌肠禁忌症的患儿,我们可采取手术治疗。

03

  尽早做腹部彩超排除肠套叠,这样就不会耽误病情,引起肠缺血坏死的情况,进行空气灌肠复位的风险也低,进行手术治疗的几率也低。

  如果拖延时间长,患儿就会出现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表现,出现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脱水等症状,并伴有体温升高、甚至发生休克。

如何预防肠套叠?




01

注意科学喂养,添加辅食要循序渐进;

02

注意气候变化,预防呼吸道,肠道感染

预防措施/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3

避免肠蠕动紊乱不良因素,如肠蛔虫症。


超声科简介

 濮阳市人民医院超声科现有医师53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9人、主治医师27人,研究生导师1人、医学硕士22人,共分有4个检查组,配有高端彩色超声诊断仪近50台,搭载超声影像智能辅助诊断系统(AI诊断系统),年均开展超声检查40万余人次,开展超声介入、造影及消融手术近3000台。

咨询电话:0393-6162471

供稿:屈昭慧

编辑:宣传科

-END-


医保病历复印

关于省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各种国家政策的介绍与公告

立即进入
新农合服务

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

立即进入
远程会诊

为实现医院远程医疗平台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立即进入
人才招聘

促进学科建设,优化人才梯队,濮阳市人民医院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立即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