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门诊经常会遇到反复头疼头晕,甚至多次晕倒的患者,经超声检查发现竟因心脏上多长了个“心眼儿”!患者不免心中有疑问,心脏跟头疼有什么联系呢?
偏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具体病因机制尚不明确,情绪激动、过度劳累、激素水平,甚至天气、食物等均可诱发偏头痛。但是您知道吗?有一种偏头痛,是可以找到根源的,这类人群偏头痛的“元凶”是心脏上有一个小洞,这个洞叫做“卵圆孔未闭(PFO)”。
卵圆孔是心脏房间隔在胚胎时期的一个生理性通道,正常情况下在胎儿时期是开放的,允许右心房的血进入左心房维持血液循环, 而婴儿出生之后会自动关闭,一般在生后2个月左右会融合,也就是关闭,如果超过1岁还没有闭合,就称卵圆孔未闭,这是个比较常见的成人期发现的先天性心脏病。
简单来说,卵圆孔未闭是心脏房间隔上的一个“洞”,假如这个“洞”比较小的话,对心脏的结构和正常运行是没有什么影响的,一般也不会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如果这个“洞”能让血流通过,或者在特殊情况下,比如咳嗽、憋气或者是潜水时,右心房的压力一过性增高,便会形成一个静脉血进入动脉的异常通道,由于右心系统(静脉系统)血流较慢,含氧量低,容易形成血栓,特别是下肢静脉的微栓子经过卵圆孔到达动脉系统,就有可能引起脑梗死,这就是所谓的“矛盾栓塞”。所以有这个“洞”的人一定要谨防脑卒中。卵圆孔未闭不仅与不明原因的中风有着密切的关系,还与偏头痛有一定的联系。目前,卵圆孔未闭是偏头痛的危险因素,正常人群中有高达1/4的比例存在卵圆孔未闭,而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的发生率为40%~60%。
婴儿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成年后患有卵圆孔未闭的人大多数没有症状。很小一部分卵圆孔未闭患者表现为偏头痛、头晕、起身和站立时呼吸急促以及年轻时发生脑中风,偏头痛、头晕等症状。卵圆孔未闭致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目前具有共识的理论假说主要有3种:
➤卵圆孔未闭相关的右向左分流引起短暂性低氧血症导致偏头痛发作。当突然咳嗽或其他增加腹腔压力的动作使慢性或短暂性右心房压力升高超过左心房时,卵圆孔未闭者即可发生右向左分流,继而出现刺激性偏头痛。
➤化学物质触发偏头痛,血管活性物质穿过未闭合的卵圆孔,避开肺的代谢直接进入动脉系统,诱发偏头痛。
➤矛盾微栓塞可能是卵圆孔未闭相关偏头痛的致病机制,来自静脉系统的微栓子穿过未闭合的卵圆孔,引起脑缺血、脑皮质易激,导致大脑皮质扩散性抑制,触发偏头痛。
1
TCD发泡实验
临床比较常用的筛查方法。具体操作:事先制备好激活盐水(手振微气泡生理盐水,一般推荐抽取患者少量血液加入生理盐水),分别在平静时、Valsalva动作(有助于打开卵圆孔的动作)下注射激活盐水,然后用超声探头在太阳穴的位置进行检测,如能检测到激活盐水中的气泡则为阳性。
2
超声心动图检查
这个是无创检查,包括经胸超声和经食道超声,二者均可发现卵圆孔未闭,经食道超声对卵圆孔未闭的检出率是经胸超声的三倍,是诊断卵圆孔未闭金标准。
3
右心声学造影
通过血液+生理盐水+空气反复震荡形成微泡。通过肘静脉注射进入右心系统,当存在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静脉瘘情况下微泡可进入左心系统,作为与发泡试验协助诊断卵圆孔未闭的辅助检查。
-END- 超声科简介 濮阳市人民医院超声科现有医师53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9人、主治医师27人,研究生导师1人、医学硕士22人,共分有4个检查组,配有高端彩色超声诊断仪近50台,搭载超声影像智能辅助诊断系统(AI诊断系统),年均开展超声检查40万余人次,开展超声介入、造影及消融手术近3000台。 咨询电话:0393-6162471 供稿:王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