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宝宝出现皮肤病
让很多新手爸妈焦头烂额
湿疹、痱子、间擦疹
新生儿毒性红斑、新生儿痤疮
对宝宝健康有没有影响?
药膏能不能放心使用?
今天和儿科医生一起来认识
常见新生儿皮肤病识别应对大全
有图有真相
可帮助家长尽早识别,妥善处理
速速收藏
1
新生儿的干燥剥落性皮肤
新生儿出生前生活在浸润羊水的湿润环境,出生后受到寒冷和干燥空气的刺激,皮肤收缩,容易干燥并脱皮。应注意护理,予以保湿,不要撕掉宝宝的脱皮,应该等待它自然脱落。
2
新生儿皮脂腺增生
与母亲体内的雄激素刺激有关,好发于新生儿鼻区和面颊,表现为皮脂腺开口处的黄色小丘疹,针头大小,密集分布。不需特殊治疗,一般4-6个月可消退。
3
婴儿湿疹
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起初皮肤发红、出现皮疹、继之皮肤发糙、脱屑,抚摩孩子的皮肤如同触摸在砂纸上一样,遇热、遇湿都可使湿疹表现显著。可选用不含激素、温和无副作用的药物。
4
新生儿毒性红斑
新生儿时期一种不明原因的一过性红斑症状,通常在出生后3日发病,病程7~10 天,好发于面部、躯干、四肢近端,不累及掌跖。具有自限性,不需特殊治疗。
5
新生儿蒙古斑
为先天性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症,出生后即有,好发于腰骶部、臀部,偶可发生于肩背部、四肢,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浅灰色蓝、暗蓝、青褐色斑。随婴儿生长,色泽逐渐转淡,或消失,对机体亦无任何危害,可不作特殊治疗。
6
新生儿痤疮
原因不明,男婴常见,开始为散在性黑头粉刺,少数可发生丘疹和脓疱,偶有结节或囊肿,多发生于两颊,亦可累及额部及颏部。粉刺可在数周内消退,丘疹和脓疱可于6个月内痊愈,愈后可留凹陷性瘢痕。轻者不需治疗,重者可给予局部涂擦少量维A酸软膏或者夫西地酸软膏。
7
特应性皮炎(婴儿期)
出生至2岁内发病,常在两颊、额及头皮、颈部,个别病例可发展至躯干和四肢,表现为红斑上密集的针尖大丘疹、丘疱疹、水疱和渗液,渗液干燥形成黄色厚薄不一的痂皮。注意皮肤护理,可外用糖皮质激素,继发细菌、真菌感染时,合理选择相应外用药。
8
脂溢性皮炎
主要与母体激素有关,在出生后第1月发病,多发于皮脂腺分布密集部位,如头皮、前额、眉间、双颊、鼻唇沟,多表现为红色斑片,可有黄色油腻性鳞屑。具有自限性,少数可继发真菌或细菌感染,可外用含有激素或抗生素类的药膏。
9
间擦疹
由湿热条件下,颈部、腋下、腹股沟、外阴、肛周等褶皱部位皮肤反复摩擦所引起,表现为潮湿、边界清楚的红斑,范围与相互摩擦的褶皱部位大体一致。注意保持皱褶部位皮肤清洁、干燥,发生糜烂渗出时可外用氧化锌等。
10
尿布皮炎
好发于3周至2岁婴幼儿,由于长时间包裹在潮湿不透气的环境,与尿布常接触的皮肤(肛周、臀部、会阴部等)常会出现红色的小疹子、散在疱疹或斑丘疹,严重者甚至出现溃烂及细菌感染等。应勤换尿布,可在患处涂抹药物,预后良好。
11
新生儿粟粒疹
在鼻尖、鼻翼、颜面部形成小米粒大小黄白色皮疹,表面光滑。可自行消退,注意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无需特殊治疗。
12
婴儿血管瘤
起源于中胚层先天性毛细血管增生、扩张的良性肿瘤,多见于头、颈部皮肤,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现,在婴儿期增长迅速,到成年停止发展,有时可自行消退。注意保持血管瘤皮肤干燥,避免过度摩擦,较大的血管瘤需要手术治疗。
儿童医学中心简介
濮阳市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是河南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儿科基地,国家卫健委手足口病规范防治宣贯基地,中华医学会儿科呼吸学组批准成立“儿童哮喘规范化门诊”,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濮阳市分中心,濮阳市医学会儿科分会主委单位,濮阳市新生儿重症救护中心,濮阳市儿科呼吸病精准医疗重点实验室,濮阳市儿科及新生儿科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中心挂靠单位,濮阳市人民医院儿童内镜中心。现有临床医师44人,特聘教授2人,特聘副教授1人,博士3人,医学硕士26人;其中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14人,主治医师15人,硕士生导师4人;省级学会副主委3人,省级学会委员28人。设立有儿科一病区(儿童保健、康复病区)、二病区(呼吸、消化、心血管、风湿免疫)、三病区(神经、肾病、血液肿瘤、内分泌)、NICU、PICU、儿科门诊、儿科急诊、传染病等亚专业,全力以赴守护广大儿童生命健康!
咨询电话:0393-6162202
供稿: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潘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