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健康管理 - 健康科普
孩子初上幼儿园,如何缓解分离焦虑?
日期 2023.09.12
来源 健康中国
A
A
手机阅读本文

正确了解、应对分离性焦虑

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打好基础

 扬扬今年3岁。第一天上幼儿园,爸爸妈妈特地请假,扬扬由奶奶、爸爸、妈妈带着来到幼儿园,原本显得特别兴奋的孩子一回头看见大人站在门外挥手告别,表情马上变了,拽着栏杆大声哭泣。

 此后一连几天,扬扬不是向奶奶哭闹就是抓着妈妈的手一直闹腾,始终不肯离开大人到幼儿园里去,家人也只好把他带回家。

640.png

分离性焦虑原因

 分离性焦虑产生的原因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均可能有关。

 首先,儿童分离性焦虑具有遗传倾向,主要与儿童的气质类型、焦虑型人格和遗传等因素有关。

 研究发现,“难养型”、“气质类型”儿童更易于发生分离性焦虑等行为障碍。有焦虑症的父母,其子女焦虑症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父母不患焦虑症的子女。

 环境因素在分离性焦虑的产生和发展中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分离性焦虑是环境转换时,儿童对陌生环境的一种本能的不安全感和恐惧感。

 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上幼儿园是其人生第一次离开家庭,如果在家庭养育,尤其是儿童的能力培养方面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这种不安、紧张和恐惧会更为严重和持久。


分离性焦虑的表现

当与亲人分离或离开其熟悉的环境时,表现出过度的焦虑,担心亲人发生意外或自己被拐卖;担心与父母或其他依恋者的分离;因害怕分离而不愿去学校或幼儿园;持久而不恰当地害怕独处。

当预料将与依恋者分离的时候,马上会表现出过度的反复发作的苦恼,如哭叫、发脾气、淡漠或社会退缩,部分患者甚至会表现出一些躯体症状:恶心、呕吐、头疼、胃疼、浑身不适等。


如何应对分离性焦虑

 面对分离性焦虑,应加强儿童早期家庭养育的咨询指导,灌输正确的家庭养育新理念,改变不良家庭养育方式,促进儿童早期各种潜能,尤其是社会生活能力的发展,从而可以减少焦虑等情绪问题的产生,为儿童一生的身心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具体有以下三个建议:

1.父母在儿童的早期最好避免与其长期分离。

如果要外出工作,一定要做好“两个保证”:出门前温和地向孩子保证什么时候回来;保证定期和孩子保持联系。

2.提前培养孩子两个“能力”。

(1)自理生活能力,如吃饭、穿衣、洗手、大小便等,不要让孩子养成对母亲过分依赖,进入托儿所或幼儿园时,孩子才能很快地适应集体生活;

(2)合群能力,家长要鼓励孩子把玩具拿出来与其他孩子一起玩,以培养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

3.在分离前与下一个照顾者做好“平稳过渡”工作。


医保病历复印

关于省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各种国家政策的介绍与公告

立即进入
新农合服务

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

立即进入
远程会诊

为实现医院远程医疗平台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立即进入
人才招聘

促进学科建设,优化人才梯队,濮阳市人民医院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立即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