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8日·世界肝炎日
爱肝护肝
科学预防
健康科普





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消除肝炎”。

肝脏被称为“哑巴器官”,因其内部缺乏痛觉神经,但肝区疼痛却可能来自覆盖其表面的包膜。这层致密组织不仅承担着保护肝脏、分隔邻近脏器的功能,更分布着密集的痛觉神经末梢。当肝脏因病变导致肿胀时,被牵拉的包膜就会刺激神经末梢,产生明显的胀痛或刺痛感,这正是肝病进展的重要警示信号。

1
认识肝炎


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负责代谢、解毒、合成、储存、免疫等重要功能。肝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 病毒、酒精、药物、自身免疫异常、代谢问题等都可能引发肝炎。


01
病毒性肝炎
这是最常见且具有传染性的一类肝炎,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已明确的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种。
◆甲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如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多为急性发作,绝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能完全康复,不会转为慢性。
◆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乙肝病毒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难以彻底治愈,若治疗不及时、不规范,会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等。
◆丙肝: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大多表现为慢性病程,早期症状隐匿,很难被发现,不积极治疗,也可进展为肝硬化,出现肝癌,高危人群应当尽早进行丙肝筛查,是一种临床可治愈的疾病。
◆丁肝:具特殊性,需依赖乙肝病毒生存复制,仅乙肝感染者可能感染丁肝。丁肝会加重乙肝患者的病情,促进肝脏的进一步损害,并显著增加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风险。
◆戊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通常表现为急性肝炎,且多数患者可在几周内自愈。然而,对于孕妇、老年人及有基础肝病的人群,戊肝感染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02
非病毒性肝炎
◆药物性肝炎:是指由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成药等按处方药或非处方药管理的药品,以及中药材、天然药物、保健 品、膳食补充剂等产品,或其代谢产物乃至其辅料、 污染物、杂质等所导致的肝炎。
◆酒精性肝炎:长期过量饮酒或短期酗酒会使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不堪重负,导致乙醛在肝脏内大量堆积,损伤肝细胞,引发炎症反应。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脂肪在肝细胞堆积而导致的肝脏炎症性疾病。世界范围内高度流行,在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人群中流行率更高,其与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互为因果,共同促进代谢性炎症、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等发生。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指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机体出现免疫紊乱,导致免疫细胞攻击自身肝脏,即“自己打自己”的一类肝脏疾病。
◆遗传代谢性疾病:是由基因缺陷引发的一类肝脏代谢功能异常的肝病。如肝豆状核变性、血色病、糖原累积病和胆汁淤积性肝病等。
这些肝炎都没有传染性。

肝脏的求救信号

2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接种肝炎疫苗是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最有效手段。乙肝疫苗能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甲肝和戊肝疫苗则能分别预防甲肝和戊肝。建议遵循推荐的疫苗接种计划,及时完成全程接种。


母婴阻断。对于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母婴阻断治疗,以降低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这通常包括在孕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和分娩后给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上厕所或处理可能受污染的物品后。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有助于减少病毒通过手-口途径传播的风险。


安全饮食。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水或食用未煮熟的食物,特别是来自卫生条件不佳地区的食物。确保食物和水源的安全,防止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播。

避免不安全的注射和输血。一定要在正规医疗机构接受注射和输血服务,确保使用一次性或经过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血,以减少血液传播的风险。


安全性行为。在性生活中正确使用安全套等防护措施,能减少性传播疾病的风险, 包括病毒性肝炎。同时,应避免多个性伴侣,以减少病毒通过性接触传播的机会。

避免共用个人物品。不要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以减少病毒通过血液传播的风险。

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肝功能检查和肝炎病毒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肝炎。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如乙肝病毒携带者、静脉注射毒品者等,更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过量饮酒等,减少肝炎发生的风险。


感染性疾病科简介
濮阳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是河南省终末期肝病医学联盟单位,河南省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终末期肝病医学联盟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濮阳市医学会肝脏病学主任委员所在单位。河南省全科医生培训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儿科住院医师规培传染病基地。目前科室开放床位41张,包括感染性疾病科病房、肝炎门诊、发热门诊、发热待查门诊、VCT(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肠道门诊。设有独立的肝纤维化无创诊断项目诊室。科室共有医护人员35人,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3人;医学硕士8人。常规开展肝穿刺活检技术、早期肝癌诊断等特色技术,尤其在各种肝病(重型肝炎的诊断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规范抗病毒治疗及数据收集,原发性肝癌的早期发现、MDT、综合治疗,肝功能异常待查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救治等)、季节性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发热待查诊断及治疗方面均处于地市级医院领先水平。年均门诊30000余人次、住院患者2000余人次。近年来,在肝病及手足口病方面,承担6项濮阳市科技攻关项目,并取得相应成果奖,多次承担市级继续教育项目。承担着全市发热待查及疑难肝病会诊及健康帮扶任务,年均会诊数十例;在提升自身水平的同时带动整个濮阳区域的感染科诊疗水平发展,全力以赴守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END
供稿 | 感染性疾病科 屈丹丹
编辑 | 魏馨
初审 | 张晖
复审 | 李伟琳
终审 | 崔建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