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医疗技术的持续进步,PICC导管已成为许多需要长期输液治疗患者的首选。然而,当这根“生命线”被带回家后,该如何妥善护理才能确保其安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PICC导管居家护理知识吧。
什么是PICC
PICC是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以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其留置时间可长达1年,是肿瘤化疗、长期输液患者的“救命通道”。它既能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降低静脉炎的风险,又能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


PICC居家护理常识
01
日常活动篇
①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一般情况下PICC需每7天维护一次:包括更换贴膜、更换输液接头及正确冲封管,保持导管功能状态。如果发现贴膜卷边、潮湿、松动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更换。
②穿衣要求:选宽松袖口衣物,穿脱衣物避免勾扯导管,置管侧肢体“先穿后脱”。

③洗澡妙招:可淋浴,禁止泡澡。淋浴时用保鲜膜在穿刺点上下10cm紧紧缠2-3圈,两头用胶带封严,洗澡时将置管侧肢体高高举起,速战速决。

④可以从事一般家务,例如煮饭、洗碗、扫地等,拖地除外。
⑤可以做适量运动,如手臂握拳伸展、散步、慢跑等,避免游泳、打球、引体向上、举重等剧烈运动。
⑥穿刺侧肢体禁止提重物(>5kg),禁止抱小孩、禁止量血压,禁止长时间受压(比如睡觉时)。

⑦每日保持饮水量2000ml以上,防止血液粘稠度过高,发生静脉血栓。
02
功能锻炼篇
●握拳运动:抓握弹力球,每个抓握持续8秒,每次30个,每日2-3次。
●手指运动:五指依次屈伸活动,每日2-3次,每次3-5分钟。
●旋腕运动:上下活动手腕,并配合内外旋转运动,每日2-3次,每次10分钟。
●屈肘运动:肘部屈伸运动,每日2次,每次10分钟。
●上臂旋腕运动:上肢缓慢上举过头,同时配合手腕内外旋转运动,每日2次,每次10分钟。

03
观察就医篇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
◆穿刺点出现渗血、渗液、局部皮疹、红肿热痛、有分泌物等情况。
◆导管有外移或脱出,接头脱落、污染或破裂,导管回血、打折或堵管。
◆透明贴膜松动、卷边、潮湿或脱落。
◆有发热,体温>38℃。
◆置管侧手臂麻木、疼痛或有水肿,臂围较前大于2cm以上。

PICC导管的居家护理是一场“细节战”,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团队的共同协作。牢记“无菌、防水、防脱管”三大原则,定期维护,合理运动,一定会保障这条“生命线”的畅通无阻!
血液科简介
濮阳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是濮阳市医学重点学科、濮阳市血液学会主任委员单位、河南省生命关爱协会慢粒联盟单位、河南省生命关怀协会淋巴瘤联盟单位、河南省多发性骨髓瘤联盟单位、血液内科住培基地、实习进修基地。目前科室开放床位60张,百级层流病房2间,拥有独立的血液专科实验室,配备全自动凝血流水线、贝克曼三激光十色全自动流式细胞仪、费森尤斯血细胞分离机、全套蛋白电泳设备及特种蛋白测定仪等检查检验设备。科室共有医生12人,实验室人员9人,护理人员16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主任检验师1人、副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检验师1人;医学硕士10人。常规开展各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过敏性紫癜、骨髓增殖性疾病、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临床诊疗能力和疑难危重病例抢救水平均处省内先进水平。科室开展了全套凝血因子及抗体的定量检测,APTT纠正实验、蛋白C、蛋白S、AT-Ⅲ等易栓症项目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等检测项目,在血栓与止血实验室检测方面是省内开展最全的实验室之一。年均门诊1.2万人次、出院患者1500人次,承担着全市血液病会诊及健康帮扶任务,在提升自身水平的同时带动整个豫北区域的血液内科诊疗水平发展,全力以赴守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END
供稿 | 血液科 王玉静
编辑 | 魏馨
初审 | 张晖
复审 | 李伟琳
终审 | 崔建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