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健康管理 -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丨宝宝肚子里的“秘密”——小儿肠套叠知多少
日期 2025.04.10
来源 濮阳市人民医院
A
A
手机阅读本文

宝宝年纪小,多种器官比较脆弱,尤其是肠胃功能容易发生问题,造成肚子痛。那么引起儿童急腹症的疾病多种多样,起病急且进展快,婴幼儿不会用言语准确表达,因此辅助检查的准确诊断就起到了关键作用。

nEO_IMG_640.jpg

肠套叠是一段肠管及其系膜套入邻近的一段肠管内。好发年龄6个月—2岁,3岁以后发病者多存在原发疾病。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95%患儿为原发性,5%患儿继发于梅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肠管息肉、腹型紫癜这些器质性病变。按解剖结构可将其分为回结型、结结型、空肠空肠型、回肠回肠型等。其中,回结型最为常见,约占儿童肠套叠的80%,而空肠空肠型及回肠回肠型等小肠型,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如阵发性腹痛、血便及腹部包块等,临床诊断存在困难,需要依赖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常见诱因




①因感染病毒或饮食等方面的影响,导致的肠痉挛,致使肠管蠕动紊乱。

②回盲部系膜过长、不固定,游动度大。

③回盲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回肠末端集合淋巴小结增生肥厚。

nEO_IMG_640 (1).jpg


病理




套叠肠管横断面有三个筒,外筒为鞘部,中筒及内筒为套入部,由于鞘部肠管持续痉挛,使套入肠管出现血运障碍,表现为淤血性坏死,同时鞘部肠管因强烈痉挛及扩张而发生缺血坏死,甚至穿孔而导致腹膜炎。

nEO_IMG_640 (2).jpg


临床表现




发生大肠套叠后患儿通常出现阵发性哭闹,果酱样大便,腹部腊肠样包块,若出现呕吐症状,则可能继发肠梗阻。小部分小婴儿可能表现为精神差,表情淡漠。小肠套叠时症状多不典型,可表现为腹痛、呕吐,极少出现血便、腹部包块。

nEO_IMG_640 (3).jpg




超声检查发现


01


横断面呈“同心圆”征或“靶环”征,外层为远端的肠壁,呈均匀低回声,中层为被套入的近段肠管,由于此段肠壁水肿、坏死,超声表现为低回声带,内层为被套入肠管的内容物,表现为不均质强回声。内容物内有时可见套入的阑尾、淋巴结、憩室及肿瘤回声。

nEO_IMG_640 (4).jpg

02


纵切面呈“套筒征”,表现为对称的多层结构。

nEO_IMG_640 (5).jpg


超声检查的重要性


超声工作中,常需鉴别出是小肠套叠,还是常见的回结套叠,二者临床处理不同。研究表明,小肠套叠外径通常<2.5cm,大多是暂时套,可自动复位,少部分小肠套叠合并肠重复畸形、梅克尔憩室等病理诱发点时,需要手术治疗。超声发现套叠位于右侧腹、直径大约(3.08±0.35)cm、内容物有阑尾、淋巴结者,多考虑回结套,治疗通常先行超声监测下水压灌肠或空气灌肠复位,复位不成功、怀疑肠坏死或继发性肠套叠者,则考虑手术治疗。超声检查方便、快速、无辐射性,同时可引导水压灌肠复位及复位后随访,致使其在肠套叠疾病的诊断应用中越来越广泛。


家长如何配合超声检查


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家长需要保持冷静,安抚孩子的情绪,使其配合检查。同时,家长应向医生详细描述孩子的症状,提供可能的病史信息,以便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nEO_IMG_640 (6).jpg


预防


预防儿童肠套叠的关键在于加强日常护理和饮食管理。

01


家长应注意给孩子提供均衡的饮食,避免摄入过多油腻、生冷的食物。

02


平时要注意科学喂养,不要过饥过饱、随意更换食品,添加辅助食品要循序渐进。

03


要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手卫生,尽量避免细菌、病毒侵入人体,诱发肠蠕动紊乱,进而发生肠套叠。


超声诊断科简介

濮阳市人民医院超声诊断科现有医师53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9人、主治医师30人,研究生导师1人、医学硕士22人,共分有4个检查组,配有高端彩色超声诊断仪近50台,搭载超声影像智能辅助诊断系统(AI诊断系统),年均开展超声检查40万余人次,开展超声介入、造影及消融手术近3000台。

·END·

供稿 | 超声诊断科 高丽丽
编辑 | 魏馨
初审 | 张晖
复审 | 李伟琳
终审 | 崔建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医保病历复印

关于省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各种国家政策的介绍与公告

立即进入
新农合服务

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

立即进入
远程会诊

为实现医院远程医疗平台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立即进入
人才招聘

促进学科建设,优化人才梯队,濮阳市人民医院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立即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