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是以反复的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及耳闷胀感为主要特征的内耳疾病。
梅尼埃病病因不明,是一种特发性膜迷路积水的内耳病,可能与内淋巴产生和吸收失衡有关。当内耳积水达到特定的程度就会出现内耳膜迷路破裂,内淋巴与外淋巴混合导致内耳结构和功能受损。这种情况反复发作,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永久性的多重内耳机能损害,也会相应地出现眩晕、听力下降、耳鸣等临床症状。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主要有内淋巴管机械阻塞与内淋巴吸收障碍学说、免疫反应学说、内耳缺血学说等。
在耳鼻喉科,梅尼埃病是一种致残性疾病。患者眩晕常突然发作,睁眼时感觉视物旋转,闭眼时则觉自身在旋转,多伴有恶心、呕吐。发作时强烈的不适感及发作时间的不确定性会对患者造成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梅尼埃病会影响患者的听觉功能,导致患者听力逐步下降以及恼人的耳鸣。近些年来发病人数逐年上升,患者年龄跨度较大,需要我们对梅尼埃病进行认知。
临床表现
梅尼埃病是发作性眩晕疾病,分为发作期和间歇期。
1.眩晕
发作性眩晕多持续20分钟至12小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走路不稳等平衡功能障碍,无意识丧失;间歇期无眩晕发作,但可伴有平衡功能障碍。双侧梅尼埃病患者可表现为头晕、不稳感、摇晃感或振动幻视。
2.听力下降
一般为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早期多以低中频为主,间歇期听力可恢复正常。随着病情进展,听力损失逐渐加重,间歇期听力无法恢复至正常或发病前水平。
3.耳鸣及耳闷胀感
发作期常伴有耳鸣和(或)耳闷胀感。疾病早期间歇期可无耳鸣和(或)耳闷胀感,随着病情发展,耳鸣和(或)耳闷胀感可持续存在。
诊断标准
01
2次或2次以上眩晕发作,每次持续20分钟至12小时。
02
病程中至少有一次听力学检查证实患耳有低到中频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
03
患耳有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或)耳闷胀感。
04
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如前庭性偏头痛、突发性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迷路炎、前庭神经炎、前庭阵发症、药物中毒性眩晕、后循环缺血、颅内占位性病变等;此外,还需要排除继发性膜迷路积水。
治疗
治疗目的是减少或控制眩晕发作,保存听力,减轻耳鸣及耳闷胀感。
眩晕发作期需积极控制眩晕、对症治疗。临床常用药物原则上使用不超过72小时,如恶心、呕吐症状严重,可加用补液支持治疗。如果急性期眩晕症状严重或听力下降明显,可酌情口服或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间歇期可予以倍他司汀、鼓室内注射等药物治疗,以改善患者内耳血供及前庭功能,达到控制眩晕发作的目的。若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眩晕发作,可考虑包括内淋巴囊手术、三个半规管阻塞术、前庭神经切断术、迷路切除术等在内的手术治疗。
梅尼埃病的发病有多种因素参与,其诱因包括劳累、精神紧张及情绪波动、睡眠障碍、不良生活事件、天气或季节变化等。因此,梅尼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规律作息,避免不良情绪、压力等诱发因素,也可以减少疾病的发作。建议患者减少盐分摄入,避免咖啡因制品、烟草和酒精类制品的摄入。
前庭康复训练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适应症为稳定、无波动性前庭功能损伤的梅尼埃病患者,可缓解头晕,改善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前庭康复训练的方法包括一般性前庭康复治疗、个体化前庭康复治疗以及基于虚拟现实的平衡康复训练等。
对于病情稳定、听力损失影响正常生活交流的梅尼埃病患者,可根据听力损失情况酌情考虑验配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
总之,梅尼埃病虽然是一种复杂且难以治愈的内耳疾病,但是对于梅尼埃病患者来讲,通过了解这种疾病,遵医嘱治疗,积极的生活管理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有效减少发作的频率,提高生活质量。
耳鼻咽喉科简介
濮阳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现有医护人员30余人,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5人,医学硕士8人;开放床位36张,年手术量1400余台次,年门诊量7万余人次;是濮阳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主委单位、濮阳市耳病诊疗中心,在全省地市级医院中率先开设眩晕门诊,引进先进的眩晕检查设备,开展前庭功能相关检查;熟练开展头颈部良、恶性肿瘤等各类开放和微创手术,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改良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完璧式乳突根治术、人工听骨听力重建术、半规管阻塞术、半规管裂修补术、内淋巴囊减压术、蹬骨粘连松解术,在我市率先开展功能性鼻内窥镜诊疗技术、Draf手术,并于2010年在省内率先开展喉部二氧化碳激光手术;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区域领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