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1日
关注唐氏
支持和行动
世界唐氏综合征日



2025年3月21日是第14个“世界唐氏综合征日”,活动主题为“关注唐氏,支持和行动”,旨在倡导全社会关注唐氏综合征,生育人群采取行动积极预防唐氏发生,社会各界创造条件支持唐氏患者更好融入社会。
1


什么是唐氏综合征

唐氏综合征,也被称为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由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引起的先天性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疾病,患者通常会有严重的智力障碍,生活无法自理,因此常被称为“先天愚型”、“唐氏儿”或“唐宝宝”。唐氏儿的主要临床表现
01
智力落后

智力落后是该病最突出和严重的表现。绝大多数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智能发育障碍,随着年龄增长越发明显。语言、记忆、抽象思维等能力均会受损。
02
特殊面容

患儿在出生时即有明显的特殊面容伴有表情呆滞,表现为睑裂小,双眼外眦上斜,面部扁平、鼻梁低平、外耳小,常张口伸舌、流涎多,头小而圆、颈部短而宽。
03
生长发育迟缓

出生时身长和体重较正常儿低,体格、动作发育均迟缓,身材矮小,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长牙较晚且顺序异常,四肢偏短,肌张力低下,腹部膨隆可伴有脐疝,手指粗短,小指尤甚,中间指骨短宽,且向内弯曲。
04
多发畸形

生殖器官发育不良,女孩无月经,仅少数可有生育能力,男孩多无生育能力,阴茎短小,部分患儿有隐睾。约50%患儿可有先天性心脏病,其次是消化道畸形等。
05
其他

患儿常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他畸形,因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各种感染,白血病的发生率比一般增高10~30倍。如存活至成人期,则常在30岁以后即出现老年性痴呆症状。
2

如何预防


01
唐氏筛查

孕早期(9周~13+6)和孕中期(15周~20+6)通过抽取孕妇外周血,检测母体血清中甲胎蛋白和游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等的浓度,并结合孕妇其它资料(包括孕周、体重、年龄等),计算出唐氏儿的危险系数的检测方法。

02
NT筛查

孕早期(11周~13+6)对胎儿颈项皮肤透明膜厚度(NT)、静脉导管血流(DV)、鼻骨(NB)等超声指标进行的超声筛查,NT增厚越明显,胎儿异常机会就越高,异常程度也越严重。

03
无创DNA检测(NIPT)

无创DNA检测通过采集孕妇外周血提取胎儿游离DNA,采用测序技术,检测胎儿的染色体异常情况。采血时不需要空腹,妊娠12周起就可进行该检测。检测范围目前只能检测染色体疾病中最常见的三种,即21三体、18三体、13三体。

04
产前诊断

羊水穿刺是产前诊断,是判断胎儿染色体是否异常的金标准,所有产前筛查高风险的孕妇均建议通过该检查来进行胎儿染色体是否异常的诊断!最佳检测时间:孕18周—22周。
➤以下人群需要进行产前诊断
♥预产期年龄≥35周岁的孕妇。
♥产前筛查高风险人群(包括NT检查、唐氏筛查、无创DNA检查,这三种筛查的高风险人群)。
♥夫妻双方为单基因病携带者或有单基因病患儿生育史的孕妇。
♥夫妇一方有染色体异常者或有染色体异常儿生育史的孕妇。
♥产前检查怀疑胎儿患有染色体病的孕妇(如B超检查提示胎儿结构畸形、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等)。
♥有不良孕产史或特殊致畸因子接触史的孕妇。
♥其他医生认为高度怀疑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情形。


温馨提示
唐氏综合征由染色体数目异常所致,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开展优生优育,做好孕期保健,预防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提倡适龄生育,避免高龄妊娠,可降低唐氏综合征的发生风险。通过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实现早发现、早干预,避免唐氏儿出生的有效方法。唐氏综合征父母再生育唐氏儿的风险高于正常人群,有再生育计划的唐氏综合征父母,应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遗传咨询,科学安排生育计划。建议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孕前进行必要的染色体检查,怀孕后常规接受产前诊断。
只要能按规范进行相应的产前筛查和诊断,相信每个准爸爸准妈妈们都能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

END
供稿 | 产科
编辑 | 魏馨
初审 | 张晖
复审 | 李伟琳
终审 | 崔建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