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
健康科普

01
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简称HbA1c或A1C),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人体血液中,它与红细胞内的血红素结合,最终形成了糖化血红蛋白。而且一旦葡萄糖和血红素结合,就不会轻易分开,直到红细胞死亡为止,因为血红细胞寿命在120天以内,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过去2-3个月的血糖平均值,这时候血中葡萄糖浓度越高,糖化血红蛋白值也会越高。
02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应用
● 用于评估患者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HbA1c稳定性较好,可以准确反映较长期血糖控制的程度,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糖尿病患者近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在血糖监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指标。
● 用于预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HbA1c水平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糖化血红蛋白越高,并发症的风险越大。
● 用于评价治疗方案对血糖控制的有效程度:HbA1c能灵敏反映出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效果,不仅用作诊断,而且是临床随访的关键指标。
03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到底有什么不同?我们为什么要监测糖化血红蛋白?
首先血糖容易受空腹和胰岛素使用、睡眠、饮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平时监测血糖是瞬时血糖反应,而糖化血红蛋白几乎不被这些因素影响,所以被称为糖尿病监测的“金标准”。血糖只反映瞬时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是数千个瞬时血糖的平均值。
糖化血红蛋白数值高低与糖尿病并发症密切相关,如果HbA1c长期不稳定,会加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诱发糖尿病肾病。HbA1c是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bA1c控制达标率越高,糖尿病并发症发病率相应降低。
04
多久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亲和色谱测定手段已获公认,正常参考值为5.89±0.9%(4.99%~6.79%)。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建议,治疗之初至少每3个月检测一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6个月检查1次。
05
检测方法
常用的HbA1c检测方法包括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乳胶凝集反应法、免疫渗滤法、化学发光法等。不同的检测方法可能有不同的干扰因素和准确性,因此,标准化的检测方法对于确保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06
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的注意事项
1. 无需空腹
由于HbA1c反映的是长期血糖控制水平,因此与是否空腹没有任何关系。所以,HbA1c检查无需空腹,无需特定时间,随时进行,非常方便。
2. 无需停止服用降糖药物
同理,HbA1c的检查也和其他临时性的血糖波动及应激因素无关。前一天晚上是否吃降糖药,是否吃大餐等都不影响第二天的HbA1c检测结果。
07
如何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 合理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是血糖控制的基础,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包括多种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和低脂乳制品,避免高糖和高脂食物。
● 适度运动:运动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关键。每周进行规律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对于血糖控制具有显著效果。
●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人群,饮食和运动可能不足以控制血糖,需要药物治疗。如二甲双胍、磺酰脲类药物等,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并提高胰岛素的利用效率。
● 定期监测:对于已经有血糖问题的人群,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是必不可少的。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变化,有助于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及早干预,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控制血糖是维护健康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关乎我们的身体健康,更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助于预防并减缓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展。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积极运动、规律生活,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水平,从而有效控制血糖,保持身心健康。
医学检验科简介
濮阳市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是市医学重点学科、市生化免疫重点实验室、省产前诊断中心;现有职工60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医学硕士10人,是集常规检测、生化检测、免疫检测、微生物检测、PCR检测和产前筛查于一体的大型多功能实验室;配有德国西门子aptioautomation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罗氏Rochecobase801分析仪,迈瑞CL-6000i分析仪,希森美康XN9000的血液分析流水线等大型检查检验设备;常规开展唐氏筛查、NIPT(无创产筛)、CNV-seq(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STR(快速染色体非整体检测)、HPV(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耳聋基因检测、叶酸代谢基因检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基因诊断、染色体核型分析、衣原体核酸等。
END
供稿 | 李斌
编辑 | 井静
初审 | 张晖
复审 | 李伟琳
终审 | 陈水怀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