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诺现象
健康科普


01
什么是雷诺现象?
雷诺现象又称间歇性手指皮色改变、肢端动脉痉挛现象、 继发性肢端动脉痉挛现象,指在寒冷刺激、情绪激动、长期使用震颤性工具,以及多种疾病影响下,诱发的血管神经功能紊乱 ,导致肢端动脉阵发性痉挛、血流暂时减少或中断,随后扩张充血的特征性病变,伴疼痛和感觉异常为特征。

02
雷诺现象临床表现
雷诺现象与雷诺病的临床表现类似,一般继发于其他疾病或因素者为雷诺现象或雷诺综合征,原发者则为雷诺病。雷诺现象典型发作时指(趾)端呈现典型的三个时期表现:
痉挛缺血期(苍白)
阵发性指(趾)远端小动脉痉挛,局部组织缺血,引起肢体苍白、变凉,一般好发于手指,为对称性,自指端开始向手掌发展,但很少超过手腕。手部皮温降低,有麻木、针刺以及僵硬感等,持续时间不定,有时可达12~20分钟。
淤血缺氧期(紫绀)
由于局部供血减少,组织缺血缺氧,毛细血管扩张淤血,皮肤发绀而呈紫色,一般持续数分钟。
扩张充血期(潮红)
当患者处于温暖环境中,寒冷刺激消失,小动脉痉挛缓解,动脉充血,皮肤温度上升,皮肤潮红,数分钟内逐渐恢复到正常肤色,自觉症状消失。
雷诺现象发作也会波及鼻尖、颊和耳廓,历时数分钟至数小时。雷诺现象的频繁发作可引起末节指(趾)皮肤指甲营养障碍,严重者指(趾)端出现溃疡、坏疽或手指变短。

03
如何判断自己有雷诺现象?
观察到雷诺现象最常出现在手指,依据发作时典型颜色变化:苍白-紫绀-潮红-正常,就可以做出诊断。
对于非典型病例或描述不清楚的可借助激发试验检查,将患者手指浸入4℃左右冷水中1分钟;或将手置于腰水平,屈肘状,握拳1分钟,突然松开,可诱发雷诺现象。

04
常见的出现雷诺现象的疾病有哪些?
雷诺现象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后者较为常见。
原发性雷诺现象又称雷诺氏病,多发于20~40岁女性,多发于寒冷地区,冬季发病,夏季少见,起病隐匿,也可突然发作。
继发性雷诺现象一般是由其他疾病导致的,最常见的是风湿免疫疾病,如硬皮病、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气锤症
长期使用震颤性工具所致的气锤症,如小鱼际捶打综合征、上肢血管受压的颈肋及前斜角肌综合征等。
结缔组织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创伤及神经性疾病
如腕管综合征、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接触振动、动静脉瘘、动脉内用药等。
闭塞性动脉疾病
如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闭锁性动脉硬化。
血液性疾病
如冷球蛋白血症、冷凝集素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药物和毒物
可引起雷诺现象的药物有麦角、二甲麦角新碱、博来霉素、苯异丙胺、丙咪嗪、溴可丁、可乐定、环孢素A、口服避孕药、氯乙烯、硝酸甘油撤减症及重金属中毒。
其他
高凝状态、副肿瘤综合征、慢性肾衰竭、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神经性畏食等。

05
如何治疗?
对于反复发作或症状严重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对症治疗可口服血管扩张药物,手指局部可涂搽硝酸甘油软膏或立其丁封闭;适量应用镇静剂或抗焦虑药物;对停经妇女适当应用雌激素可减轻;对于有明显神经症状的严重雷诺病,采用交感神经切除术多数患者可获得良好效果,但往往较短暂。
雷诺现象预后相对良好,约15%可自行缓解,30%会逐渐加重。长期持续动脉痉挛可致动脉器质性狭窄而不可逆,极少会严重到需要截肢的程度。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雷诺现象,要进一步明确诊断,早发现,早治疗。

06
如何做好日常防护?
可引起雷诺现象的因素很多,但当出现该现象时,首先需要警惕风湿免疫病存在的可能性,及时到风湿免疫科就诊。在诊断明确情况下,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防护措施:
■ 饮食上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注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 戒烟,避免饮用浓茶和咖啡及其他含有咖啡因的饮料。
■ 做好保暖,冷天外出戴好手套、耳套、帽子,即便夏天也应该视情况穿戴手套。
■ 生活作息规律,保持好心情,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适当运动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 保护手指避免外伤,轻微损伤就易引起指端溃疡。雷诺现象会使末梢血液循环受阻,外伤、溃疡后不易恢复,且加重疼痛。
风湿免疫科简介
濮阳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是濮阳市医学重点学科,中国罕见病联盟河南协作组成员单位,河南省风湿免疫科专科联盟单位;开放床位62张,现有医护团队22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3人;研究生导师1人、医学硕士7人,常规开展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血管炎、白塞病等,成立了罕见病、疑难病、痛风门诊,骨质疏松规范诊疗中心及药物临床试验中心;获市级科技、社会成果5项,院级新项目3项,牵头组建了濮阳市风湿免疫病医联体联盟,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区域领先,全力以赴守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门诊位置:门诊一楼第一诊疗区12号、19号诊室
病区位置:住院五部三楼


END
供稿 | 王晓东
编辑 | 井静
初审 | 张晖
复审 | 李伟琳
终审 | 陈水怀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