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



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应用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
冬季天气寒冷,血管收缩
寒冷让靠近体表、四肢的血管收缩,回到心脏的血液就多了。心脏工作负担增加,血压升高,发生心梗、卒中的风险都会升高。如果本来心血管就有硬化等情况,就更是雪上加霜。
室内外温度的变化,也容易造成血压波动。血压来回波动会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点在老年人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

另外,寒冷时体内激素水平也会发生变化,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较低,血小板更容易聚集,加上血管遇冷收缩。综合导致血管更容易「堵塞」,容易让心脑血管出问题。
冬季天气变化造成感染
入冬后天气急剧变化时易造成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可能诱发基础器质性心脏病,导致心功能不全。并且还容易合并肺部感染,加速心力衰竭的发生。
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
冬季节天气寒冷,人们会过多地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这类食物可使体内胆固醇含量升高,而过多的胆固醇会加重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进一步增高。



保护心脑血管,做好这些方面
遵医嘱服用药物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要擅自停药、换药或者增减药量,这样都会增加疾病进展的风险。
建议规律测量血压、血脂、血糖,了解疾病的控制情况。如果有变化,及时告诉医生,看看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治疗方案。
做好御寒措施
尤其是头部、耳部、手脚需要特别注意保暖,预防冻伤、冻疮,防止低体温症的发生。
室内室外,进进出出,注意及时增减衣物,让体感温度基本保持恒定,避免身体受到温度变化的刺激。
注意选择活动时间
天气寒冷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最好选择上午10时以后至下午3点以前的时间段,温度相对升高时再外出活动。运动可以选择散步或打太极拳,也可在室内适当做一些力量练习,如弹力带,还可进行柔韧性和平衡性的练习。
健康饮食
适量吃一些富含蛋白质及高热量的食物,但要按照膳食营养平衡的原则来合理安排饮食,保证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要注意及时给身体补充水分。
主食应讲究粗细的搭配,选择清蒸、炖煮等健康的烹饪方式,注意少油少盐少糖。
避免情绪激动
尽量保持心态平和,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不抽烟,不饮酒。


健康小贴士
■ 醒来时不要立刻离开被褥,请家人将室内变暖和。
■ 早晨醒后不要立即起床下地,醒后5-10分钟后起身下床,动作轻柔。
■ 洗脸、刷牙要用温水。
■ 如厕时,特别是夜间,应穿着暖和。
■ 外出时戴手套、帽子、围巾,穿大衣等,注意保暖。
■ 浴室温度上升后,再脱衣入浴。
本期供稿专家
王 瑾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 副主任医师
坐诊时间:每周三全天
诊室位置:门诊一楼西大厅第一诊疗区3号诊室
咨询电话:0393-6163160
编辑:宣传科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