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支气管异物
健康科普






婴幼儿喜欢用口来探索世界,会将抓到的任何东西放到嘴里,如脱落的玩具零件、硬币、弹珠、等小物件,若看护不周很容易发生意外事件如:呼吸道阻塞,支气管异物等,它们都有可能瞬间使宝宝发生窒息危险。一旦吸入异物将导致宝宝无法正常呼吸。
今天我们来认识了解一下支气管异物。



什么是气管异物?

喉部、气管或支气管内误吸入异物,统称为气管异物。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1-3岁婴幼儿居多,常见的异物有花生、瓜子、果冻、豆类、骨头等。

家属如何判断孩子气管可能有异物?

在进餐中或呕吐后突然剧烈呛咳的孩子,怀疑异物吸入的情况下,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症状如下
1
异物吸入后立即发生剧烈的痉挛性咳嗽、面潮红、憋气;
2
呼吸困难,异物大者可窒息;
3
阵发性呛咳、喉喘鸣;
4
异物随气流向上冲击声门下区,偶可听到拍击音;
5
感染时高热,出现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症状。

如何预防气管异物?

● 孩子在幼儿期有很长一段时期是通过口腔认知事物的,需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不要养成口内含物的习惯、不要随意把硬币、纽扣、小玩具等小物件含在口中,家中这些小物品必须妥善保管,防止误吸入气管。
● 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进食时不玩耍说笑、打闹、不含着食物说话,也不要含着食物睡觉。当小孩口中含有食物的时候,不要引逗他们哭笑、说话或惊吓,应耐心劝说,使其吐出,不可打骂,以防将食物吸入气管。如果小儿已经哭闹,不能再硬逼其进食,否则容易导致异物进入呼吸道。
● 不要给5岁以下小孩喂豆类、硬糖、坚硬的小颗粒物及花生、瓜子、松仁等坚果食物。不要给婴幼儿吃果冻,婴幼儿因喉头的保护性咳嗽反射未能健全,一旦吸食进去,极易造成软滑的果冻吸入气管窒息死亡。
● 给孩子选择合适的玩具,不要给幼儿玩易拆卸成小块的玩具,尽量让年龄小的患儿在监护人的视线范围内玩耍。
● 小孩呕吐时,应该把他的头偏向一侧,使他容易吐出,免得吸入气管窒息。

如何进行家庭急救?

伤情判断及紧急处理
01
宝宝在进食过程中,突然出现剧烈的咳嗽伴有脸色发红甚至面色发青应想到异物吸入气管的可能。异物呛入后常引起宝宝呛咳,严重者同时伴有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甚至呼吸停止。
02
误吸异物的宝宝如果还能哭闹、说话或咳嗽,则不需采取急救措施,因良好的咳嗽反射比其他任何清理气道的方法都有效。及时让孩子张开嘴查看,如能看到异物,将手指伸入口中试着将阻塞物取出;如不能看见异物,绝不可用手抠,以免将异物推得更深,而完全阻塞气管。
03
如果宝宝不能呼吸、咳嗽或正常发音,但尚有意识反应时,应由一人通知120急救中心,另一人马上实施紧急救助。急救方法根据宝宝的年龄来选择。

不到1岁婴儿
救助者用一只手托住宝宝颈背部,另一只手托住下巴,把婴儿翻过来,头部向下,将前臂搁在大腿上,用另一只手的手掌根在婴儿背部的肩胛骨之间,快速有力地拍击5下。
如果异物没有被排出,要将婴儿翻转过来,翻身后的婴儿仰躺在救助者的手臂上,救助者的手肘部撑在自己的大腿上。婴儿头部应低于躯干部。救助者将两手指放在婴儿乳头连线中点稍下方的胸骨上,避免碰到胸骨下部的尖端,给予5次快速的胸部按压,每次按压胸骨下陷深度为整个胸廓前后径的1/3~1/2,给婴儿做5次胸部按压。
胸部按压后查看婴儿口腔,如果看到有异物,小心地将其取出。如果没有看到异物,继续施行背部拍击-胸部按压,然后再次查看有无异物排出,反复这样做,直到120急救人员赶到,或是异物被取出。
1岁以上的幼儿
如果是1岁以上的幼儿发生异物窒息,救助者要立刻站到幼儿身后,进行腹部快速挤压,以排出异物,具体方法为: 用一个拳头拇指的一侧顶住幼儿肚脐以上、胸骨中间的位置,另一只手抓住拳头,用力往上挤压,直到异物被排出,或幼儿失去反应。

如何治疗?

对于气管支气管异物,明确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尽早手术取出是治疗原则,成功取出异物是治疗关键。医院采用电子支气管镜下异物钳、异物网篮取出异物,解除气道梗阻,恢复畅通呼吸。
总之,每一个孩子都是在全家看护的照料下安全成长,养育孩子的每一个家庭成员都需有相应意外伤害的认知,对于儿童气道异物预防永远是第一位。

安全提醒
在宝宝活动区以及宝宝能拿到的地方不放小零件、小物品。
宝宝用餐时,不责骂、不嬉笑游戏、不强行塞食。
在开动的车上不要给宝宝进食。
宝宝玩的玩具要事先检查一下,看是否完整、安全。

本期供稿专家
时利玲
儿科二病区 副主任医师
坐诊时间:每周四全天
诊室位置:儿童医学中心一楼9号诊室
咨询电话:0393-6162205
编辑:宣传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