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口腔颌面部感染?
这个区域与外界接触,长期暴露于外部环境,因此容易引发感染。牙齿是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常见起源,龋病、牙髓炎和牙周病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能导致感染蔓延到颌骨和颌周蜂窝组织。口腔颌面部的筋膜间隙内含有疏松的结缔组织,这些组织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弱,感染可以通过这些区域迅速扩散;该区域血液供应丰富,感染也可通过血液传播引起严重并发症。
感染的病原菌有哪些? 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少见的感染病原菌还包括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和放线菌。感染的发生不仅与病原菌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还与个体的免疫抵抗力、年龄和营养状态等因素有关。 感染途径及临床表现 感染途径:包括牙源性感染、腺源性感染、损伤性感染、血源性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每一种途径都需要特定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临床表现:一般的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张口困难,吞咽困难,严重者可导致高热、寒颤、全身不适。当感染持续扩散,可出现口底广泛性肿胀,阻塞气道,导致呼吸困难,窒息乃至死亡。
如何治疗? 预防小贴士 对于普通人来说,预防口腔颌面部感染非常重要。保持口腔卫生,定期检查和治疗牙齿问题,避免损伤口腔黏膜,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如果发现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症状,如局部疼痛、肿胀、发热等,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此外,心理护理也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可以帮助患者和家属缓解治疗过程中的压力。 总之,口腔颌面部感染是一种常见但存在潜在危险的疾病,了解其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对于维护口腔健康至关重要,及时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减轻症状,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