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是严重危害群众生命健康的慢性传染病。2016年我国一般人群HBsAg流行率为6.1%,慢性HBV感染者为8 600万例,距离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22年版)提出的慢乙肝治疗目标: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HCC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对于部分适合条件的患者,应追求临床治愈。其中,最关键的途径,就是最大限度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从减少严重情况发生,到追求临床治愈,慢乙肝抗病毒治疗,在走一条逐渐趋向我们消除乙肝目标的阶梯之路。
第一阶梯 迫在眉睫 不得不抗
如果有一个乙肝病人,进一步详细了解病史,完善检查,评估病情,发现他有以下情况的一种,必须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尽快的抗病毒治疗,并长期坚持,因为尽快尽早地抑制病毒复制,才能减少以上疾病进一步进展。
1 肝硬化; 2 肝衰竭; 3 肝癌; 4 肝移植; 5 接受化学治疗靶向药物及免疫抑制剂治疗; 6 接受丙肝DAA治疗。 第二阶梯 从长远计 能抗就抗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22年版)中特别强调扩大抗病毒治疗范围:对于血清HBV DNA阳性者,无论ALT水平高低,只要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建议抗病毒治疗。
1 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或HCC家族史(B1); 2 年龄>30岁(B1); 3 无创指标或肝组织学检查,提示肝脏存在明显炎症(G≥2)或纤维化(F≥2)(B1); 4 有HBV相关肝外表现(如HB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等)。
也就是说只要能检测到乙肝病毒,符合以上情况之一者,都建议抗病毒治疗。
有乙肝病毒复制时,乙肝病人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的风险是增加的,所以从长远计,能抗病毒就抗,这样才能降低慢性乙肝进展的可能。
第三阶梯 优势人群 追求临床治愈
慢乙肝治愈的类型主要包括完全治愈(又称为病毒学治愈)和临床治愈(又称为功能性治愈或免疫学治愈)。
完全治愈 即血清HBsAg检测不到,肝内和血清HBV DNA清除(包括肝内cccDNA和整合HBV DNA),血清抗-HBc持续阳性,伴或不伴抗-HBs出现。由于cccDNA持续稳定存在,且目前缺乏针对cccDNA的特异性靶向药物,因此完全治愈难以实现。但慢乙肝可以通过规范治疗提升生活质量。 临床治愈 即完成有限疗程治疗后,血清HBsAg和HBV DNA持续检测不到,HBeAg阴转,伴或不伴HBsAg血清学转换,残留cccDNA可持续存在,肝脏炎症缓解和肝组织病理学改善,终末期肝病发生率显著降低。临床治愈类似于急性HBV感染后自发性病毒清除的状态,标志着慢乙肝的持久免疫学控制,是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的理想治疗目标。与完全治愈不同,临床治愈可在优势慢乙肝人群中通过优化治疗方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