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肥胖、血糖增高、血脂增高、高血压等等。人们往往选择定期去体检去控制自己的体检指标。当您体检结束拿到体检报告时,体检报告上显示您的空腹血糖 ≥7.0 mmol/L,如改日复查空腹血糖仍然大于7.0 mmol/L(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性血糖升高出外),那么就可以确诊:您有糖尿病!
糖尿病的分类
糖尿病大致可以分为1型和2型
01
1型糖尿病
患者是自身免疫、遗传或者病毒感染等因素导致胰腺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1型糖尿病常见于青少年群体,治疗的最重要原则是补充胰岛素以及控制饮食。
02
2型糖尿病
则不一定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有些患者甚至胰岛素分泌过多,但胰岛素不能完全发挥作用,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2型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年龄、种族、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
除了以上两种,糖尿病还有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
得了糖尿病是因为吃糖或者吃甜食太多了吗 有些人认为,糖尿病是吃糖吃出来的。 糖尿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血糖代谢出现了问题。通常来说,进入人体内的糖分会被分解产生能量或合成糖原和脂肪,将能量储存起来,这些过程都需要一种非常重要的激素—胰岛素。胰岛素是由胰腺的 β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物质,帮助细胞利用葡萄糖,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如果胰腺出了问题,胰岛素就会分泌不足,从而导致糖尿病。还有一种情况,胰岛素分泌充足,但身体利用胰岛素的能力下降,出现胰岛素抵抗,这也会导致血糖代谢紊乱,从而使人患上糖尿病。 摄入糖分过多会间接诱发胰岛素抵抗。虽然糖尿病与吃糖没有必然的关系,但如果摄入的糖分远远超过身体所需,糖分就会转变为脂肪,体重会超标,肥胖容易诱发胰岛素抵抗,最终也会导致患上糖尿病。 大量相关文献研究显示:肥胖是发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但肥胖不是唯一的因素,与糖尿病也没有必然的关系,但肥胖人群要注意控制糖分的摄入量,控制血糖平衡。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糖”吗 糖分对人体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糖分能为人体的各种活动提供能量。即使不吃任何含糖的食物,体内的脂肪或者氨基酸也会转变为糖分,给身体提供能量。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糖的说法不完全正确。 另外,不能以味觉上的“甜不甜”来判断食物是否含有糖分。米饭、馒头等主食,虽然不甜,但含糖量都很高,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属于多糖,进入身体之后,会被分解为单糖,同样会使血糖上升。 糖尿病患者并非一点糖分都不能摄入,米饭、馒头、土豆、水果等食物都可以适当摄入,重要的是控制摄入糖分的总量,不能吃太多。 有的食物升血糖快,有的食物升血糖慢,衡量升血糖快慢的指标叫做升糖指数( GI )。升糖指数高的食物进入胃肠后被消化得快,吸收率高,糖分释放快,从而会使血糖较快达到峰值。升糖指数低的食物在进入胃肠后停留时间长,糖分释放缓慢,使得餐后血糖峰值较低,引起的血糖反应较小,需要的胰岛素也相对较少,避免了血糖值的剧烈波动,能够有效稳定血糖水平。 升糖指数高的食物 馒头、粥、白米饭、爆米花、西瓜、汽水、可乐、蜂蜜、白糖、果汁等。 升糖指数低的食物 燕麦、荞麦面、藜麦、苦瓜、黄瓜、豆类、牛奶、鸡蛋、菠菜、生菜、芹菜等。 糖尿病患者在控制摄入总量的基础上,应该尽量少吃升糖指数高的食物,选择升糖指数低的食物,这样才能既让血糖保持稳定,又保证身体的能量供给。总而言之,糖尿病并不是吃糖吃出来的,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