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声阵阵,蝉鸣声声
稻花如白练,荷花别样红
今天我们迎来了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
夏至
盛夏自此正式拉开序幕
↓↓↓
每年6月21~22日,太阳位于黄经90°时是夏至节气,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一天,白天之长,日影之短,都达到了一年中的极限,所以叫做“夏至”。

夏至之后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节,以穴位贴敷(即“三伏贴”)最为适合。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主要针对某些易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慢性肺部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咽炎、荨麻疹、慢性胃肠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慢性颈肩腰腿痛及亚健康状态等疾病。

夏天气温高,运动应以慢跑、太极拳等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宜在清晨或傍晚凉爽时进行,每天坚持30-45分钟为宜,避免过度激烈的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度。
特别是阳虚之人,在夏至前后不可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否则会引起身体大量出汗。俗话说“汗为心之液”,过多损耗会损耗阴气,也会损耗阳气,导致中暑、心悸等病症。

夏至饮食宜清淡,勿过咸、过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以预防“中暑” “上火”。水分多的蔬菜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如苦瓜、丝瓜、黄瓜、白菜、西瓜等。
夏至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出汗量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人体需要的水量大。对此,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如喝些绿豆汤、淡盐水等。
需注意的是,冰镇瓜果、冰饮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特别是寒凉体质和体质虚弱之人,以免损伤阳气。

《黄帝内经》中提到,夏三月应适当的夜卧早起,但要在适度范围内,也就是晚上11点前休息,早上6点左右便可起床;午时“合阳”,午时时分(11-13点)可适当小憩30分钟左右,不宜过长。
可在早上或下午温度适宜时做一些静功,如站桩、坐桩功等,通过精神内收,呼吸内动入“静”,不仅能消除身体疲劳,保持精神饱满,还有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心脑血管系统的效果。

夏至阳热盛极始衰,一阴始生,故夏至后天地之气逐渐下迫地面,闷热之感逐渐明显,故需要防暑防湿。
此时节,应避免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外出时,应采取防晒措施,如打伞、戴遮阳帽、涂防晒霜等;家中可常备人丹、藿香正气水、十滴水、清凉油等。
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吹冷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这样才符合“春夏养阳”的养生大法。

《素问·臧气法时论》日:“心主夏”,嵇康《养生论》谈,“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
因此,夏季要保持神清气和,“心静自然凉”,心胸要宽阔,精神保持饱满,以顺天时,有利于人体气机的通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来源:广西疾控
编辑:宣传科
(声明:“濮阳市人民医院”微信订阅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