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
高温“狂飙”,警惕“重”暑





烈阳六月
初伏将至
气温一路“狂飙”
白天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
今天带大家一起了解重症中暑
热射病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重症中暑,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急性热致疾病。

热射病的临床表现
体温升高
体温升高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患者核心体温多在40℃以上。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早期即可出现严重损害,表现为谵妄、嗜睡、癫发作、昏迷等。还可出现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包括行为怪异、幻觉、角弓反张、去大脑强直等。
其他症状
头痛、恶心、皮肤发红、皮温升高、 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肌肉痉挛或无力等。

从中暑到热射病有哪些表现?
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表现为由轻及重的连续过程,中暑一般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统称为热致疾病。
先兆中暑

出现上述这些症状后,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导致轻症中暑。
轻症中暑

除了先兆中暑症状外,还可能会出现高热、呼吸加快、心率加速、烦躁或嗜睡、面部潮红、大量出汗、运动不协调等症状,体温也可能会上升到38℃。轻症中暑及时治疗,并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
重症中暑

如果轻症中暑不及时救治,就会发展为重症中暑,一般可以细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类:
热痉挛

热痉挛通常发生在人进行剧烈运动且大量出汗时,使人身体中的盐分和水分随汗液一同流失。肌肉中的含盐量低可能是造成热痉挛的原因。此外,热痉挛也可能是热衰竭的一种表现。热痉挛表现为肌肉疼痛或抽搐。通常剧烈活动之后,发生在腹部、手臂或腿部,通常发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腓肠肌和跟腱),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
热衰竭

热衰竭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常发生在炎热环境中工作或者运动而没有补充足够水分的人中,也发生于不适应高温潮湿环境的人中,其征象为:大汗、极度口渴、眩晕、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升高,脸色苍白极度虚弱或疲倦肌肉痉挛昏厥,可有明显脱水征如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通常片刻后立即清醒,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热致疾病类型,具有很高的病死率。热射病分为劳力型热射病(EHS)和经典型热射病(CHS)。
劳力型热射病(EHS):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多见于既往健康的年轻人,如参训指战员、消防员、运动员、建筑工人等;
经典型热射病(又称非劳力型热射病,CHS):多见于体温调节能力不足者(如年老体弱者、儿童)、伴有基础疾病者(如精神障碍、脑出血后遗症等)及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者(如环卫工人、交警、封闭车厢中的儿童)等;其征象为: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此外,劳力性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热射病的危害有哪些?
热射病患者一旦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其病死率非常高。其所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可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凝血系统、肝脏、肾脏、横纹肌、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如降温延迟,各系统的损伤呈现程度重、进展快、致死率高的特点。
心血管被认为是热射病中最先受到影响的系统。心血管系统受自主神经支配对热刺激较敏感,高热环境下初期即作出应激反应比如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进行代偿,当高温持续,严重病例进入失代偿阶段,临床表现为低血压,心力衰竭、甚至循环衰竭。热致疾病后,男性死于心血管疾病和缺血性心脏病的比例增加。EHS患者14年内发生致命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与非HS患者相比提高3.9倍,而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提升约5.5倍,发生房颤的可能性则要提高15倍。

一旦发现中暑或热射病,我们该如何现场急救呢?
一旦发现自己或有人中暑,先拨打“120”急救电话,然后进行力所能及的现场急救。
搬移
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果条件允许,可将患者转移至有空调的房间,建议室温调至16-20摄氏度,让患者躺下,抬高下肢15-30厘米。
降温
患者头部敷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子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补液
如果中暑者清醒,没有恶心呕吐,可以喂其喝淡盐水或者运动饮料,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有条件的,可以现场快速静脉输液,首选生理盐水或林格液,用4摄氏度的更好,既有降温作用,也可适当扩充容量。但开始输液速度宜慢,以免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促醒
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转送
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如何预防中暑?
■ 减少外出: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尽可能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尽量选择清晨和傍晚,减少逗留时间。如在中午出去,可以不时在银行、商场等室内凉爽场所,休息数分钟后继续户外活动。
■ 遮阳避暑: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和遮阳镜,涂抹防晒霜,减少在太阳直射下的户外活动时间。
■ 及时补充水分:夏日外出时,随身携带运动饮料或淡盐水,及时补充。还可饮用预防中暑的降温饮品,如山楂汤、冰镇西瓜露、绿豆酸梅汤等。高温作业人员排汗量明显增加,其增加量与劳动强度成正比。排出的汗中含有大量盐分,大量排汗使体内盐分丢失,因此,高温作业工人在排汗量较大情况下,及时补充适量的水分和盐分对维持身体健康是十分必要的。
■ 随身携带防暑药品:随身携带或岗位配备防暑药物,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一旦出现中暑症状立即服用所带药品缓解病情。
■ 保证充足的睡眠:夏天日长夜短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良好措施。
■ 注意饮食健康和卫生:夏季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饮食,注意不要吃得太油腻。不过,蛋奶以及鸡、虾、鱼等白肉还是要吃的。平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酗酒、醉酒。
■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有慢性疾病以及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要增强防护意识,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重症医学科简介
濮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现有医护人员60余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4人,拥有博士研究生1人,医学硕士12人,研究生导师1人(培养硕士研究生5人)。开放床位70张,年收治危重患者1200余人,抢救成功率80%左右。常规开展机械通气技术、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技术,IABP在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持续床旁血液净化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经鼻盲插空肠置管,双重血浆置换技术等,并率先在全市开展ECMO(体外膜肺氧合)在严重呼吸循环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承担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参与多中心临床试验3项,全力以赴守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病区位置:住院一部三楼
咨询电话:0393-6162094
供稿:杨宵曼
编辑:宣传科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