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碘对比剂
健康科普



01
什么是碘对比剂?

碘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吸收X射线的性能强,一类由碘原子与不同化合物形成的含碘对比剂称为碘对比剂(ICM),ICM在临床上常用于CT血管增强造影、CT灌注和体腔、关节、脊髓造影等。ICM在各医疗机构中应用广泛,若使用不当可能会引发药物不良反应(ADR),尤其严重不良反应,并增加医疗成本,因此临床使用时应对其提高重视。
02
碘对比剂分类

03
碘对比剂不适用人群

绝对禁忌证
甲状腺功能亢进未行治疗者。
高危人群
● 特殊人群,如70岁以上老人,新生儿、婴、幼儿,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04
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分类

按发生时间分为:
急性不良反应和迟发型过敏样不良反应。急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很低,并且大部分急性不良反应并非危及生命的。静脉内注射发生严重急性不良反应很罕见,历史数据显示每 10000 次大约会发生 4 例(0.04%)。迟发型过敏样不良反应的报告发生率为 0.5% ~ 14%。一些证据表明与非离子型单体对比剂相比,等渗双聚体对比剂引起的迟发型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T 细胞介导有关)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分为:
05
如何规范使用碘对比剂?

● 使用碘对比剂前的准备工作
1.碘过敏试验:无需碘过敏试验,除非产品说明书注明特别要求。
2.对比剂处理:碘对比剂存放条件必须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使用前预热,建议加温至37℃,使患者舒适并降低外渗的风险。
3.履行告知义务筛查签署
4.检查前评估
5.检查部位的准备
6.在使用碘对比剂前后,必须保证体内有足够的水分。口服补液持续到使用对比剂后24小时2000ML或生理盐水,使用量100ml/小时。
7.预先建立静脉通路,使用静脉留置针,减少外渗发生。
● 使用碘对比剂后的处理
1. 穿刺部位的护理:按压10分钟以上,避免出血及对比剂外渗。
2. 不良反应的观察:告知患者留观30分钟,因为大多数的严重不良反应都发生在这段时间。不过仍有发生迟发反应的可能。
06
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年龄
研究指出常见于41-60岁的患者;
过敏反应史
以往发生过急性过敏反应(AARs )患者、具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有哮喘史患者;
糖尿病肾病患者
碘对比剂可能会加重部分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
用药速度
注射流速≥4.5mL/s 的患者发生AARs的风险是< 4.5mL/s患者的1.354倍;因为碘对比剂在高压、高流速注射下会快速堆积,浓度迅速增加,血管收缩,血浆渗透压上升,血容量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再加上碘对比剂的化学毒性、渗透压等,使患者微循环血流降低,导致患者发生AARs;
疾病因素
先前存在的心血管疾病可能会加剧过敏反应的进程。发生粥样硬化斑块的血管周围,肥大细胞数量成倍增加,并会随着斑块进展而不断增加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
07
如何预防碘对比剂不良反应?

一
一般性预防
建议使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不推荐预防性用药;对比剂使用前加温到37℃;充分的水化治疗;患者注射对比剂后需留观30 min才能离开检查室。
二
建立抢救应急通道
供稿:药剂科 张俊忠
编辑:宣传科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