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部署,制定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新的发展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推动新时代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摘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与大家共同学习。


提高人民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当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但活得长并不代表活得健康。相关研究显示,2013年我国健康预期寿命为67.9岁,比当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少8年多。这同人民健康素养水平低、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能力不强有直接关系。很多群众缺乏保护健康所需要的基本医疗知识、药品保存使用知识、传染病预防等卫生知识,很多人不具备基本养生保健常识,也不知道如何预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常见慢性病。“病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渐矣。”据有关调查,我国仅有11.2%的居民能够保持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很多居民有吸烟酗酒、经常熬夜、久坐不动、长期缺乏体育锻炼、营养失衡、药物依赖等不良生活习惯,成为诱发慢性病甚至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习近平2016年8月19日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
中华文化历来强调健康养生、祛病健身。要从小抓起,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加大各级各类学校健康教育力度,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健康观,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促进全社会关注健康、重视健康,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促进人民群众形成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要多用人民群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法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让健康知识深入人心,引导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要教育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远离毒品,加强全国戒毒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坚决打击毒品犯罪活动。要强化社会综合治疗,广泛开展性道德、性健康、性安全宣传教育和干预,防范疾病传播。
——习近平2016年8月19日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
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这不是简单的清扫卫生,更多应该从人居环境改善、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特别是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习近平2020年3月2日在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就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座谈时的讲话
要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公共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推进卫生城镇创建。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树立良好饮食风尚。要推广出门佩戴口罩、垃圾分类投放、保持社交距离,推广分餐公筷、看病网上预约等文明健康生活习惯。要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加快建设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人口密集特点的公共卫生体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爱国卫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部门设置、职能调整、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予以保障,探索更加有效的社会动员方式。
——习近平2020年6月2日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讲话

